发病时间:不清楚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
补充说明:母乳性黄疸的病因
a******W 2014-06-29 10:0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母乳性黄疸可能是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溶血性疾病、巨球蛋白血症、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胆红素代谢异常
由于胆红素代谢过程中某些酶类缺乏或功能不全导致胆红素不能正常转化和排泄。可通过肝脏超声、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等评估肝脏状况。
2.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内胆管发育不良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典型表现为生后持续出现黄疸、大便颜色浅、生长迟缓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保肝治疗。
3.先天性溶血性疾病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红细胞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其寿命缩短而提前破坏增多,超过了骨髓造血系统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一种溶血性贫血。通常需要输血治疗,如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4.巨球蛋白血症
是一种淋巴浆细胞增殖性疾病,其特点是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以及高黏滞状态。患者常有乏力、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需通过化疗缓解病情,常用药物包括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
5.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红细胞膜缺陷所致,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容易受到机械冲击和渗透压变化的影响而破裂,导致溶血。对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主要是对症治疗,可以遵医嘱服用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营养支持治疗。
针对母乳性黄疸,建议密切监测婴儿的皮肤和眼白部分是否仍然呈黄色,以及尿液和粪便的颜色是否有改善。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血液检测来确定胆红素水平是否有所降低。
2024-02-27 12:4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
2014-06-29 10:09
举报向医生提问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胆石通胶囊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肝胆湿热,右胁疼痛,痞渴呕恶,黄疸口苦,以及胆石症、胆囊炎、胆道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人血白蛋白
1.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2.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3.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4.低蛋白血症的防治。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