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症状
补充说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症状
a******W 2014-11-26 13:0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伴随贫血、黄疸、血尿、出血倾向和疲劳等症状。由于该疾病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建议及时就医以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1.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由于红细胞膜缺陷导致其寿命缩短,在骨髓中无效造血和溶血性贫血。贫血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影响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供氧,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如乏力、心悸、面色苍白等。
2.黄疸
当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代偿时,会产生大量的含铁血黄素,这些含铁血黄素会被肝细胞摄取并转化为胆红素,进而出现黄疸。黄疸通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部分变黄,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征之一。
3.血尿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这使得红细胞易于在脾脏和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被破坏。受损的红细胞会释放出内容物,包括血红蛋白,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肾小管堵塞和血尿。血尿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有时甚至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红色尿液。
4.出血倾向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的红细胞寿命缩短,容易发生溶血,导致血红蛋白数量减少,而血红蛋白数量减少会影响凝血功能,使血液凝固障碍,增加出血的风险。出血倾向可能表现在任何部位,但常见于牙龈、皮肤和黏膜。
5.疲劳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由于长期慢性溶血状态,红细胞数量减少,携氧能力降低,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所以会出现疲劳的情况。这种疲劳感往往伴随着活动后加剧,休息后难以缓解。
针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症状,可以进行血常规、血生化以及骨髓穿刺等检查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输血、免疫抑制剂或骨髓移植。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饮食上需注意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以支持红细胞生成。
2024-02-13 21:3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尿内含有游离血红蛋白而无红细胞,或仅有少许红细胞而含有大量游离血红蛋白的现象,反映了血管内有超出正常的溶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输血也可诱发溶血;冷凝集素综合征可因输血而导致溶血加速,若必须输血应输生理盐水洗涤过的红细胞悬液,一般对症治疗应补充体液以维持足够的尿量,对严重的血红蛋白尿,可用碳酸氢钠使尿液保持碱性,注意电解质的平衡。
2014-11-26 13:01
举报向医生提问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系获得性的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常睡眠时加重,可伴发作性血红蛋白尿和全血细胞减少症。本病虽少见,但近年发病有增多趋势。我国北方多于南方,半数以上发生在20-40岁青壮年,个别10岁以下及7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PNH一向被归为溶血病,但除贫血外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和(或)血小板的减少,而且PNH的分子病变累及各种血细胞,所以近年有些作者将PNH视为造血干细胞病。主要死亡原因在国内是感染,在国外是血管栓塞。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消炎利胆片
清热,祛湿,利胆。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胁痛和急性胆囊炎,胆管炎。
胆石通胶囊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肝胆湿热,右胁疼痛,痞渴呕恶,黄疸口苦,以及胆石症、胆囊炎、胆道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