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寒气重> 体内寒气重怎样祛除

精选回答(3)

范铁兵 主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擅长: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施治、擅长于治疗胃脘痛、反酸、反胃、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脾胃病,以及失眠、脱发、鼻炎、荨麻疹等杂病。

提问

体内寒气重可以通过多喝热水、泡脚、运动、食疗、服用药物等方式祛除。1、多喝热水体内寒气重,可能是由于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中,导致寒气侵入体内所造成的。而多喝热水能够有效促进体内血液循环,从而加快体内的寒气排出体外。2、泡脚泡脚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热水泡脚,能够有效去除体内的寒气,而且还能够改善睡眠质量。在泡脚时可以使用温热水,也可以适当加入生姜、红花等中药,效果会更好。3、运动体内寒气重的患者,适当进行运动,如跑步、跳绳、打羽毛球等,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也能够加快体内的寒气排出体外。4、食疗体内寒气重的患者,也可以适当吃温热性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桂圆、大枣等,能够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也可以帮助体内的寒气排出体外。5、服用药物如果患者通过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散寒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附子理中丸、人参健脾丸等,能够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从而改善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12-29 10:27

举报

王帅 副主任医师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泌尿系统疾病及男性生殖健康,如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疾病,阳痿,早泄等。

提问

体内寒气重可以通过多喝热水、泡脚、运动、食疗、服用药物等方式祛除。

1、多喝热水

体内寒气重,可能是由于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中,导致寒气侵入体内所造成的。而多喝热水能够有效促进体内血液循环,从而加快体内的寒气排出体外。

2、泡脚

泡脚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热水泡脚,能够有效去除体内的寒气,而且还能够改善睡眠质量。在泡脚时可以使用温热水,也可以适当加入生姜、红花等中药,效果会更好。

3、运动

体内寒气重的患者,适当进行运动,如跑步、跳绳、打羽毛球等,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也能够加快体内的寒气排出体外。

4、食疗

体内寒气重的患者,也可以适当吃温热性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桂圆、大枣等,能够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也可以帮助体内的寒气排出体外。

5、服用药物

如果患者通过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散寒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附子理中丸、人参健脾丸等,能够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从而改善不适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9-01-21 21:45

举报

胡单强 主治医师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医医院

擅长:脑血管病,及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预防。

提问

确实如果当地的气候比较潮湿的话,也是有可能出现湿气重之类的问题的。不过,你现在这种情况,主要考虑的是存在气虚还有脾虚的问题的。还是要注意跟自己平时缺乏足够的身体锻炼,另外,饮食营养不均衡,生活习惯不规律这类问题有关系的。医生说的所谓把寒气拔除这个,并不是正规的说法。建议你先提供一下舌象的照片,让我们综合判断一下为好。

2018-05-21 16:20

举报

医生回答(5)

葛博龙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体内寒气重可以考虑饮食调理、艾灸疗法、拔罐疗法、中药外敷、运动疗法等方法来祛除。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饮食调理
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增加温热食物摄入量,减少寒凉食品来改善体质。特定食材如生姜、大枣具有温补作用,有助于提升身体抗寒能力;反之,过多食用冰激凌等寒性食品会加重体内的寒湿现象。
2.艾灸疗法
选择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在医生指导下用艾条温和刺激穴位,每次可灸30-60分钟。上述穴位属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经常施灸有调和气血、培补元气的作用,能辅助驱散体内的寒邪之气。
3.拔罐疗法
患者需平卧在床上,然后让医师使用酒精棉球对罐子进行消毒处理,再将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烧一下,当看到罐口处冒烟时迅速将罐扣于患处。此方法能够起到促进血液循环以及舒筋活络的功效,从而达到祛除体内寒气的效果。
4.中药外敷
首先需要准备适量的红花、艾叶、甘草等中药材,将其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取汁液,然后趁热熏洗患处。上述药物具有活血化瘀以及祛风除湿的作用,因此能够有效地缓解因体内寒气过重引起的不适症状。
5.运动疗法
可以选择太极拳、瑜伽等较为柔和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此类运动可以使全身微微出汗,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寒湿之气。
此外,对于寒气重的患者来说,平时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寒加重病情。同时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2024-03-05 15:26

举报

康高扬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体内寒气重可以用个热疗,就是用暖手炉在肚脐眼这及周围把皮肤弄热了,越烫越好,只要还忍得住,不会烫坏皮肤即可,坚持个10来分钟,让内脏能热起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还就是红糖姜汤每天喝,晚上临睡前泡脚半小时,放点艾草和红花效果更好。夏末秋初用艾条炙,可以沿经络炙,怕麻烦就炙关元。实在很严重的寒邪,可以吃汤药调理。都吃暖性食品,少吃冷食.多锻炼身体,多晒太阳.吃药最好是中药,以调理为主,治疗为辅.

2015-07-21 21:21

举报

王子墨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1、艾叶泡脚,干艾叶10到15克,与5公斤冷水同煮,开后改小火10-15分钟关,能下脚时算起泡20-40分钟。有保温瓶的话,可在瓶中长的放半支、短的放两节艾柱,用开水泡5-10分钟后,再兑水泡脚。水一定要没过脚踝,水温不低于35-42度。可连续泡3-5天,头天可多出点汗,后以微出汗则止。2、运动缓解,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3、食疗方法,食疗是去湿的好办法,但提醒,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2015-07-21 21:21

举报

段英达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从中医学方面来看,人的体质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寒性体质比较“难缠”,总是会被一些疾病困扰。体内湿气重的表现有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小肚子大,耳内湿,阴部潮湿。睡觉留口水,是湿气饱和自行流出的典型表现。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口腔症状比较明显,舌苔白厚。体内湿气重可能与人的情志不畅、劳倦过度或吃的多(喜肥甘厚味、凉食)、贪凉等等有关。

2015-07-21 21:21

举报

丁雷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干姜:能温中散寒。治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寒证,还是脾胃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均可应用。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常配伍党参、甘草、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如理中丸;治脾胃实寒肢腹痛吐泻,单用本品研末服有效,或配伍附子(有毒)、高良姜等温中散寒药同用。 其他的有:丁香、小茴香、花椒、高良姜、胡椒、荜澄茄、山奈、 建议您最好重视起来及早到当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尊医嘱进行对症的治疗为好!

2015-07-21 21: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中医名词,同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 症状起因: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脾胃虚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脾胃虚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当然,出现胃痛需警惕胃的器质性病变,最好去医院做胃镜检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脾阳虚寒症。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满时减,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脾胃虚寒证,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脾阳不足,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少;阳虚阴盛,寒从中生,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阴寒之气内盛,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则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肿。妇女带下清稀、腰腹酸沉,属寒湿下注。治宜温中健脾,方用理中汤。

  • 可能疾病:产后虚羸  

  • 常见检查: 肝、胆、胰、脾MRI  脾脏B超  肝、胆、脾CT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