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肛肠外科> 痔疮> 痔疮> 脾阳虚吃什么中成药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脾阳虚可以考虑服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由于脾阳虚属于中医诊断,涉及身体内部气血运行,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以避免不当使用可能产生的风险。
1.理中丸
理中丸由人参、白术、炙甘草等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吸收。
2.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了附子,可增强温里祛寒的作用。该药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脘腹胀满、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以及实热内盛者不宜使用本品。
3.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主治气血阴阳俱不足证,方中有桂枝和芍药,两者合用有调和营卫之功效,对于脾阳虚导致的四肢厥逆、心悸失眠、舌淡苔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阴虚发热及表邪未解者忌用。
4.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对于脾阳虚引起的精神疲乏、面色萎黄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服用时需注意不要过量,否则可能会出现上火的症状。
5.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主要由柴胡、当归、白术等中药制成,能够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从而达到调理脾阳虚的目的。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上提及的中成药进行调理,但不可盲目自行用药。此外,脾阳虚患者平时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适当进食生姜、大枣等温性食物,有助于改善症状。

2024-02-20 10:09

举报

医生回答(4)

赵丽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注意:脾虚湿重上述药物均不适用,应该先祛除湿邪,再进补。
脾肾阳虚可加服补中益气丸或归脾丸,肠胃寒重(经常拉肚子,肚子里面胀气,有肠鸣,额头生疮,吃不了生冷,味觉差,食量少)可以改补中益气和归脾丸为附子理中丸。
肝肾阴虚可以改服杞菊地黄丸
肺肾阴虚可以改服麦味地黄丸

2015-07-21 21:52

举报

康高扬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脾阳虚可以考虑服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由于脾阳虚属于中医诊断,涉及身体内部气血运行,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以避免不当使用可能产生的风险。
1.理中丸
理中丸由人参、白术、炙甘草等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吸收。
2.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了附子,可增强温里祛寒的作用。该药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脘腹胀满、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以及实热内盛者不宜使用本品。
3.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主治气血阴阳俱不足证,方中有桂枝和芍药,两者合用有调和营卫之功效,对于脾阳虚导致的四肢厥逆、心悸失眠、舌淡苔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阴虚发热及表邪未解者忌用。
4.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对于脾阳虚引起的精神疲乏、面色萎黄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服用时需注意不要过量,否则可能会出现上火的症状。
5.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主要由柴胡、当归、白术等中药制成,能够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从而达到调理脾阳虚的目的。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上提及的中成药进行调理,但不可盲目自行用药。此外,脾阳虚患者平时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适当进食生姜、大枣等温性食物,有助于改善症状。

2015-07-21 21:52

举报

丁国良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一般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复方新诺明)、吡哌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治疗,您还要适当休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煎和刺激性食物。归脾丸适用于心脾两虚的症候,您现在的情况建议还是草药调理更有针对性,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变化运用,最指导下用药。
祝您早日康复!

2015-07-21 21:52

举报

闵文强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对于这种情况,是可以使用奥美拉唑胶囊,多潘立酮片的,如果是伴有大便稀薄是可以同时使用附子理中丸来补脾阳的,坚持治疗一段时间。此种情况往往是可以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治疗一下的。另外注意保养。不要着凉。临床表现为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喜热饮,大便清稀,倦怠神疲,纳食减少,或泛吐清涎,或浮肿,或妇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弱。脾阳不足,不能温煦脘腹四肢,则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寒得热散,故疼痛得温则减,且喜热饮。脾阳不足,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作用减弱,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清稀,或浮肿,带下增多。脾阳不足,胃阳亦虚,故纳食减少,泛吐清涎。气与阳同类,阳气不足,则倦怠神疲。脾阳虚证是脾气虚证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脾气虚证失治误治,气虚严重,累及于阳,即可形成脾阳虚证,两者临床均有神疲倦怠,纳食减少等表现,但脾阳虚因阳气不足,失于温煦,往往伴有畏寒肢冷、脘腹冷痛等寒象。

2015-07-21 21:5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脾阳虚 (脾阳虚衰)

脾阳虚病症名,又称脾胃虚衰。是指脾阳不足,功能减退,温煦无力,运化失职,并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

  • 症状起因: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所表现的证候,多因脾气虚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过用误用寒凉药物,或肾阳虚衰所导致。

  • 可能疾病:心脾两虚  

  • 常见检查: 脉搏  便常规  便检查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