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科> 睾丸炎> 流行性腮腺炎症状

精选回答(1)

高建军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尿道炎,膀胱炎,肾炎,尿路结石,尿路肿瘤,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 男性不育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无精子症,阳痿,早泄,包皮过长,包茎,包皮炎,龟头炎,包皮龟头黏连

提问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包括腮腺肿大、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以及食欲减退。由于该疾病具有传染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1.腮腺肿大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侵袭引起的传染病,此时免疫系统会针对病原体产生反应,导致淋巴组织肿胀。肿大的腮腺压迫邻近的神经和血管,进而引发疼痛。肿大的腮腺通常位于耳垂周围,有时可延伸至颈部。
2.发热
当机体受到感染时,会产生内源性致热源,这些物质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出现发热的现象。发热通常伴随着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增强,常表现为腋下温度超过37℃。
3.头痛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由于炎症因子刺激,会引起全身不适感,包括头痛。头痛可能源于腮腺周围的炎症扩散,也可能是由睡眠不足、压力增加等间接因素造成。
4.肌肉酸痛
流行性腮腺炎会导致身体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释放出大量的乳酸,这种物质会积聚在肌肉中,引起酸痛的感觉。肌肉酸痛通常出现在背部、手臂和腿部,可能伴随疲劳和无力感。
5.食欲减退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食欲减退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影响身体恢复。
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建议进行血清学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特异性抗体,以及超声波检查评估腮腺肿胀情况。治疗措施一般包括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在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支持身体对抗感染并促进康复。

2024-02-25 20:22

举报

医生回答(4)

柴东东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流行性腮腺炎可以吃蜂蜜意见腮腺炎可以吃蜂蜜。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可以很快被吸收利用,改善血液的营状况。经常食用蜂蜜,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血液的成份,促进心脑和血管功能。

2015-07-31 23:30

举报

贾宝云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微米,孢膜上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蛋白。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原,故有轻度交差反应。从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脑组织及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2015-07-31 23:30

举报

丁雷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10%~15%的患儿仅有颌下腺重大,舌下腺感染最少见。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咽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动。腮腺肿胀大多于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5天左右降至正常。病程10~14天。

2015-07-31 23:30

举报

曹天云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1、管理传染源: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当隔离至腮肿消退为止。学校开展晨检制度,发现有发热、腮腺肿大的学生要及时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的学校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放学后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宜举行大型集体活动。

2015-07-31 23:3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腮腺肿大

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常一侧先肿2—3天,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时肿胀仅为单侧,或腮腺肿大同时有颌下腺肿大,甚或仅有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

  • 症状起因:腮腺炎病毒(mumpviru)与副流感、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属于副黏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1934年自患者唾液中分离得,并成功地感染猴及“志愿者”。病毒直径为85~300nm,平均140nm。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1%甲酚皂溶液、70%乙醇、0.2%甲醛溶液等可于2~5min内将其灭活,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37℃时可保持24h,加热至55~60℃时经10~20min即失去活力。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该病毒只在人类中发现,但可在猴、鸡胚、羊膜和各种人和猴的组织培养中增生。猴对本病毒最易感。该病毒抗原结构稳定,只有一种血清型。但有六个基因型,即A~F。我国学者在1998年发现一个新基因型,核苷酸水平差异在0.8%~4.5%,氨基酸水平差异在3.5%~12.3%。腮腺炎病毒的核壳蛋白(nucleocapidprotein)具有可溶性抗原(S抗原),其外层表面含有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e)和一种血凝素糖蛋白(hemagglutininglycoprotein),具有病毒抗原(V抗原)。S抗原和V抗原各有其相应的抗体。S抗体于起病后第7天即出现,并于2周内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可保持6~12个月,可用补体结合方法测得,S抗体无保护性。V抗体出现较晚,起病2~3周时才能测得,1~2周后达高峰,但存在时间长久,可用补体结合、血凝抑制和中和抗体法检测,是检测免疫反应的最好指标,V抗体有保护作用。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论发病与否都能产生免疫反应,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于病程早期,可自唾液、血液、脑脊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本病毒很少变异,各毒株间的抗原性均甚接近。

  • 可能疾病: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化脓性腮腺炎  腮腺炎  放射病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 常见检查: 磁共振水成像  

  • 就诊科室:口腔

推荐医生更多

王强 主任医师

提问

无锡建国中医院

贾征然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深圳鹏程医院

裘维焰 主任中医师

提问

杭州阿波罗医院

王平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曙光医院男性专科

郑玉琴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

刘四柱 主治医师

提问

郑州博大泌尿外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