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重度多动症可以考虑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家庭治疗、心理教育干预等方法来改善症状。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通过正面强化、负向消退等方式来改变患者的行为模式。此方法有助于纠正患者的过度活跃及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从而缓解症状。
2.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涉及一系列交互式会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帮助个体识别并改变错误思维模式。研究显示CBT可改善多动/冲动相关认知缺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技能训练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引导,旨在教授患者有效沟通、情绪调节及其他关键生活技巧。此策略有利于提升患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与处理能力,减少因不当言行导致的交往困扰。
4.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侧重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积极互动,改善沟通氛围。因为家庭环境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所以需要调整家庭关系以支持患者康复过程。
5.心理教育干预
心理教育干预包括定期组织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向家长和孩子传授有关ADHD管理的知识。此举有助于增强双方对该障碍的认知水平,并采取适宜策略应对日常挑战。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建议患者还可尝试中药调理,如龙胆泻肝汤加减,其具有清热燥湿、平抑肝火的功效,适用于ADHD伴随焦虑、抑郁等症状者。

2024-01-02 01:48

举报

医生回答(1)

李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多动症的孩子主要要通过行为疗法引导孩子朝积极地方向进步,药物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不要一味的责骂批评孩子,要多鼓励多夸奖孩子。只要没有对别人有恶意的攻击行为及破坏性行为也没关系,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每天进步一点就有奖励。不断地引导孩子朝自己身边靠拢,而不是排斥他的行为。对社会适应能力差,在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与工作情绪稳,多数患者会伴有心理异常,部分患儿不能完成正规学校教育,到青少年期常有反社会意识。

2015-10-25 22:3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攻击行为 (侵犯行为)

攻击行为又名侵犯行为,通常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攻击行为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及其他有关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西方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长,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极大重视.作为暴力犯罪重要特征之一的攻击行为亦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并被当作预测青少年反社会行为、暴力犯罪行为的重要内容而备受关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有的学者着重探讨了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特征,从认知的角度展示了犯罪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这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一个重大进步,也为合理地控制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科学矫正其暴力行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 症状起因:1、生物学因素 (1)遗传:攻击、暴力行为存在一定的家族聚焦现象,且符合多基因遗传特点。HYY型超雄结构可能更具有攻击性。 (2)生化: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及总胆固醇的水平与攻击行为的发生和抑制有关。 (3)神经内分泌:雄性激素、学堂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可能与攻击行为有关。 (4)脑结构与功能:左右大脑半球的均衡性发展与协调功能、额叶与颞叶功能及脑电图慢播活动等运与攻击行为有关,有人将杏仁核称为攻击中枢。 (5)疾病: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患者较一般人群更易发生攻击行为,颅脑创伤等也常伴发攻击行为。 2、心理学因素 (1)攻击行为与体力、情绪稳定性及成长阶段有关。高发阶段在青春期,几乎是成年人的2倍,30岁以后快事下降; (2)男女发生攻击行为的比例为9:1; (3)人格的特征与供给行为有关。Shoham等(1989)曾发现暴力犯罪者多具有多疑、固执、缺乏同情新与社会责任感、情绪不稳定、喜欢追求刺激、缺乏自信心与自尊、应付新世纪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差等特点; (4)严重和持续的应激性事件可能成为攻击行为的促发因素;⑤智力水平低下者易发生攻击行为。 3、社会学因素 (1)低收入、社会底层、失业和职业不稳定群体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2)早年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父母离异或分居,遭遇父母虐待等与成年后的攻击行为关系密切; (3)攻击行为的发生与受教育年限呈反比; (4)不当的社会传媒和舆论常常具有诱导和“榜样”作用; (5)婚姻稳定性差、缺少社会支持及质量布告者等易发生攻击行为。 4、其他 (1)既往有的攻击行为史增加未来发生攻击行为的可能性; (2)药物和酒精滥用者容易发生攻击行为。

  • 可能疾病: 抽动障碍 甲状旁腺危象 铅中毒 颞叶癫痫

  • 就诊科室:精神病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