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莱姆病如何诊断
补充说明:莱姆病如何诊断
y***q 2009-06-18 16:4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1、皮肤病变:常为首发症状,特征性表现为慢性游走性红斑,初起为红色斑疹或丘疹,逐渐扩大成环殂损害。一般出现在蜱叮咬后3—32天,好发于躯干、大腿、腹股沟,、腋下等处。
2、神经系统病变:约见于15%的患者,与皮疹同时或消退后1—6周出现。表现为脑膜炎、脑神经炎、舞蹈症、小脑共济失调,出现脑膜刺激征、昏迷、面瘫或三叉神经痛等。
3、心脏病变:见于8%左右的患者,常于皮损出现3周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包炎或全心炎等。
4、关节病变:约见于60%的患者,多累及大关节,尤其是膝关节,反复发作肿胀、疼痛,10%的患者可转变为慢性关节炎。
5、其他表现:发热、乏力、肌痛、恶心、呕吐、结膜炎、虹膜炎、淋巴结及肝脾大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可稍增多。
2、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阴性。循环免疫复合阳性。
3、抗burgdorfer疏螺旋体抗体滴度≥1:256。
(三)经线检查
可见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影,少数患者有软骨和骨侵蚀表现。
(四)诊断标准
疾病控制中心提出,符合下列任何1条者均可诊断为莱姆病。
1、在流行区,慢性游走性红斑(单个红斑的直径必须至少为5cm,并应由医生检查确定)或抗burgdorfer疏螺旋体抗体滴度≥1:256,及1个或1个以上器官系统受累。
2、在非流行区,慢性游走性红斑及抗burgdorfer疏螺旋体抗体滴度≥1:256。,或慢性游走性红斑及1个或1个以上器官系统受累,或抗体滴度≥1:256。及1个或1个以上器官系统受累。
2009-06-18 16:4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莱姆病(Lyme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莱姆疏螺旋体病(Lyme borreliosis)。疾病初期常以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心脏、神经和关节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1975年,本病成批地集中发生美国康涅狄格州Lyme镇的儿童中,因而得名。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对罗氏芬敏感的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如:脓毒血症,脑膜炎,播散性莱姆病 ( 早、晚期 ) ,腹部感染 ( 腹膜炎、胆道及胃肠道感染 ) ,骨、关节、软组织、皮肤及伤口感染,免疫机制低下病人之感染,肾脏及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耳鼻喉感染,生殖系统感染,包括淋病,术前预防感染。
盐酸布替萘芬喷雾剂
适用于浅部皮肤真菌感染,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足癣、体癣、股癣。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腰痛宁胶囊
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用于寒湿瘀阻经络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风湿性关节痛,症见腰腿痛、关节痛及肢体活动受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