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共济失调会怎样死去
补充说明:共济失调会怎样死去
2019-09-06 18:1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共济失调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生活困难、肌肉萎缩、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共济失调可能是遗传、酒精中毒、脑出血等原因引起的。
1、生活困难
共济失调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肌肉的平衡能力下降,会出现走路不稳、走路姿势不正确等现象,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康复训练的方式改善。
2、肌肉萎缩
共济失调的患者由于肌肉的力量、运动能力下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按摩、推拿等方式进行缓解。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甲钴胺、维生素B12等。
3、认知功能障碍
共济失调的患者由于大脑缺乏足够的空间和位置信息,导致大脑无法正确识别周围的事物,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苯海索片、盐酸金刚烷胺片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建议患者还可以通过记日记、计算力等方式进行缓解。
除此之外,共济失调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情感障碍、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失调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023-07-27 04:22
举报病情分析:你好共济失调不常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对寿命影响不大,饮食清淡。适当的锻炼不会过度劳累。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治疗,细胞渗透修复疗法区分神经元以减少脑细胞,并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以促进小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功能,从而能修复和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改善小脑控制。
2019-09-08 17:59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共济失调一般来说是不会死亡的。共济失调不常见的,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对寿命影响不大,饮食清淡。适当的锻炼不会过度劳累。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治疗,细胞渗透修复疗法区分神经元以减少脑细胞。
2019-09-06 18:27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一)小脑性共济失调 1、小脑蚓部损害 常见于小脑蚓部肿瘤,儿童以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成人以转移瘤多见。 2、小脑半球损害 常见于肿瘤、转移瘤。结核瘤或脓肿及血管病等。 3、全小脑共济失调 常见于小脑变性及萎缩等。 (二)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 1、周围神经病变 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铅、砷、汞中毒,酒精中毒,代谢性疾病等。 2、后根病变 常见于转移瘤。 3、后索病变 常见于脊髓癣联合变性。酒精中毒、脊髓压迫症等。 4、丘脑病变 常见于脑血管病。 5、顶叶病变 常见于脑血管病力瘤。 (三)大脑性共济失调 常见于大脑额叶、顶叶、颜叶、枕叶、肮脏体部等部位的脑血管病,肿瘤,炎症,外伤,变性性疾病等。 (四)前庭性共济失调 常见于急性迷路炎、内耳出血、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核的急性病变等。 机 理 (一)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位于颅后窝,在桥脑和延髓背侧,其间为第四脑室,借三对脚与中脑、桥脑、延髓相连。小脑上脚称结合臂,主要由小脑中央核发出的离小脑的远心纤维组成。中脑部分为桥脑臂,它由发自脑桥核的纤维组成,小脑脚主要为绳状体,它由来自脊髓、延髓进人小脑的纤维组成。根据小脑的发生、生理功能和纤维联系,把小脑分为三叶: 1、绒球小结叶 是小脑最古老的部分,称原始小脑或古小脑,它接受前庭神经与前庭核来的纤维,它是平衡、调节的整合中枢,损害时引起躯干及下肢的共济失调。 2、前叶 在小脑前面,首裂以前的部分,在种系发生学上属于旧小脑,主要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纤维,此束传导深部感觉,其功能为调节肌张力,并维持身体姿势。 3、后叶 首裂以后的部分,后叶的大部分都是新发生的结构,称为新小脑,它接受皮质脑桥小脑传导,主要参与对由大脑皮质发出的精巧的随意运动的调节。 另外小脑除接受本体感觉冲动外,还接受外部感觉、听觉、视觉、内脏感觉的冲动。所以小脑不仅只对运动,而且对感觉,间脑功能都有影响。所以小脑病变最主要的表现为共济失调,站立时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坐位时躯干也同样摇摆不稳,行走时不能走直线,忽左忽右步态瞒珊即醉汉步态。指鼻试验,指耳试验,把握试验,轮替试验,反跳试验,跟膝胜试验,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可有阳性发现。 (二)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 深感觉的传导通路如下: 肌肉、肌腱、关节、周围神经、脊髓后索脊髓后索、薄束(下枝)、薄束核、延髓交叉、楔束(上肢)、薄束核、丘脑皮质束、内囊枕部、中央后回上2/3及顶叶区。 深感觉传导路径上,任何部位的损害都可以出现共济失调。特点为睁眼时共济失调不明显,闭眼时明显增强伴有深感觉障碍(关节位置觉、震动党和运动党减低或消失),闭目难立征阳性,洗脸盆征阳性。早期可有行路不稳,尤其在黑暗场所,共济失调明显者,步行时足向前抛,足跟用力着地(超步)两足基底增宽。当两上肢伸出和闭眼后,两上肢有自觉的垂落,各指呈弹琴姿势。检查运动时四肢共济失调以下肢明显,跟膝胶试验不准确,上肢的指鼻试验、指耳试验不准确。其静止性平衡障碍也很明显,如在仰卧位时嘱两足抬高上举,两足分开保持静止不动,则出现摇晃不稳,闭眼时更明显。 (三)大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额叶、顶叶、颜叶、枕叶、腹腔体部等部位病变时,都可出现共济失调。额叶共济失调是由于额叶 脑桥 小脑束受损引起。特点为站立或步行时出现,若下肢出现失用症时应高度考虑额叶病变。顶叶共济失调常伴有深感觉障碍,顶叶中的旁中央小叶损害出现小脑症状及尿便障碍。领叶共济失调可伴有领叶其他体征。 (四)前庭性共济失调 主要以平衡障碍为主,其特点为运动时与静止时均出现平衡障碍。可伴有眩晕、眼震、前庭迷路症状。误指试验阳性,闭目难立征阳性。此类型共济失调是在闭目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摇晃,并且逐渐加重,倾倒方向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见于急性迷路炎、内耳出血、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核的急性病变等。
可能疾病: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痉挛性脑瘫 米勒费雪症候群 脊髓型颈椎病 脚气病性心脏病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脑外科、神经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辅助改善中毒性肝损伤(如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和酒精引起的肝损伤)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右上腹压迫感。
抗宫炎片
清湿热,止带下。用于慢性宫颈炎引起的湿热下注,赤白带下,宫颈糜烂,出血等症。
奥氮平片
1.奥氮平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2.初始治疗有效的患者,奥氮平在维持治疗期间能够保持其临床效果。3.奥氮平用于治疗中、重度躁狂发作。4.对奥氮平治疗有效的躁狂发作患者,奥氮平可用于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
卡左双多巴控释片
1.原发性帕金森氏病。2.脑炎后帕金森氏综合征。3.症状性帕金森氏综合征(一氧化碳或锰中毒)。4.服用含吡多辛(维生素B6)的维生素制剂的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氏综合征的病人。5.对以前用过左旋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或单用左旋多巴治疗有剂末恶化(“渐弱”现象),峰剂量运动障碍、运动不能等特征的运动失调,或有类似短时间运动障碍现象的患者,可减少“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