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甲状腺激素偏高是什么原因
补充说明:甲状腺激素偏高是什么原因
a******W 2021-08-28 22:08
甲状腺激素偏高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甲状腺激素偏高可能是由碘摄入过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异位TSH分泌综合征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碘摄入过量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当机体摄入过多的碘时,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过多。患者可通过口服抗甲状腺药来改善病情,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甲状腺本身产生过多甲状腺激素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反馈性地抑制了下丘脑和垂体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最终导致血液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四碘甲状原氨酸升高。患者可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对症处理,如、阿替洛尔等。
3.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
促甲状腺激素腺瘤能自主持续地过度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造成体内TSH水平明显增高,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和甲状腺代偿性肿大。若未及时发现并控制其生长,则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针对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切除肿瘤组织。
4.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是指甲状腺激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的一种罕见遗传病,由于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突变所致。此时虽然甲状腺细胞上有T3受体,但这些受体不敏感,不能被T3所激动,因此机体出现甲亢的症状。本病通常采用低碘饮食,同时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
5.异位TSH分泌综合征
异位TSH分泌综合征是指除垂体以外的其他组织器官发生增生或者肿瘤,继发性的分泌TSH,使血清中的TSH水平增高,刺激甲状腺激素的过度分泌,从而引起一系列甲亢的症状。对于确诊为异位TSH分泌综合征者,需要积极寻找并治疗原发病灶,例如恶性肿瘤压迫引起的症状则需要考虑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建议关注甲状腺激素偏高的相关症状变化,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进展。如有必要,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甲状腺超声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甲状腺核素扫描以评估甲状腺结构和功能。
2024-01-28 19:20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Thyroidhormone resistance syndrome,SRTH)也称甲状腺激素不应症或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thyroid hormone insensitivity syndrome,THIS),由Refetoff在1967年首次报道。本病以家族性发病为多见,也有少数为散发病例,约占1/3。大都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年龄最小的为新生儿,男女性别均可患病。临床表现血清游离T4 (FT4)和游离T3 (FT3)持续升高,同时促甲状腺激素(TSH)正常,病人没有药物、非甲状腺疾病和甲状腺激素转运异常的影响。最特异的表现是给以病人超生理剂量甲状腺激素后,不能抑制升高的TSH下降到正常水平,同时也没有外周组织对过量甲状腺激素的反应。
左甲状腺素钠片
1、治疗非毒性的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2、甲状腺肿切除术后,预防甲状腺肿复发;3、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4、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功能亢进症的辅助治疗;5、甲状腺癌术后的抑制治疗;6、甲状腺抑制试验。
甲磺酸溴隐亭片
内分泌系统疾病:泌乳素依赖性月经周期紊乱和不育症(伴随高或正常泌乳素血症)、闭经(伴有或不伴有溢乳)、月经过少、黄体功能不足和药物诱导的高泌乳激素症(抗精神病药物和高血压治疗药物)。非催乳素依赖性不育症:多囊性卵巢综合症、与抗雌激素联合运用(如:氯底酚胺)治疗无排卵症。高泌乳素瘤:垂体泌乳激素分泌腺瘤的保守治疗,在手术治疗前抑制肿瘤生长或减小肿瘤面积,使切除容易进行;术后可用于降低仍然较高的泌乳素水平。肢端肥大症:单独应用或联合放疗、手术等可降低生长激素的血浆水平。抑制生理性泌乳:分娩或流产后通过抑制泌乳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肝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