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痔疮出血和肠出血的区别
补充说明:痔疮出血和肠出血的区别
a******W 2021-11-11 17:5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痔疮出血和肠出血的区别主要包括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注意事项不同、预后不同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1、病因不同
痔疮出血主要是由于痔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而肠出血可能与肠道息肉、肠道炎症、肠道肿瘤等原因有关。
2、症状不同
痔疮出血主要表现为便后滴血,而且为新鲜血液,通常不伴有疼痛症状。而肠出血可能会出现便后血液凝固,呈暗红色,同时还可能会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3、治疗方式不同
痔疮出血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痔疮栓、痔疮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温水坐浴的方式进行改善。而肠出血患者如果出血量比较少,可以通过内镜下止血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果出血量比较多,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
4、注意事项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不建议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而且患者要注意平时的护理,避免久坐,也要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
5、预后不同
痔疮出血经过治疗后一般可以治愈,预后较好。而肠出血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贫血、休克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预后较差。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熬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烤鸭等。症状严重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1-11-11 23:5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肠缺血是指供应肠道血液的血管因某种原因发生阻塞,致使肠道的血液来源减少或丧失,不能供肠道的生理活动所需,肠壁发生淤血、水肿或溃疡,严重者还可发生坏死、出血、穿孔和腹膜炎。 缺血性肠病(ischemicboweldisease)是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本病多见于患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造成结肠缺血的直接原因多为肠系膜动、静脉,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因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闭塞及狭窄。心力衰竭、休克引起血压降低,肠局部供血不足也可成为发病原因。
症状起因:血管病变血管本身的病变是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1)动脉粥样硬化(有15例):血管管腔缩窄,血流不畅引起相应部位血液供应减少。(2)栓塞(有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外伤骨折、长期卧床等情况下,因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故极易接纳来自心脏的栓子而发生栓塞。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肠梗塞的50%。(3)全身性血管病变(结节性多动脉炎有1例):也是在局部的表现之一。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时,肠道小动脉受累,致使相应肠管血液供应不良而出现缺血性改变。血液病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严重感染ICD时及化疗、放疗等情况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或栓子而堵塞肠道血管,1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就是因妇科肿瘤进行放射治疗,1.5年后因缺血性结肠炎发生结肠穿孔和肠坏疽,并行部分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9天再次穿孔致肠瘘,56天后死亡。血流量不足凡能引起内脏血流量下降的原因均可引发肠道缺血,导致缺血性肠炎,如冠心病、心瓣膜病或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休克时外周血管的灌注不足等,特别是在治疗上述疾病的过程中使用洋地黄类药物,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或β受体激动剂等可作为外源性刺激进一步降低肠道血液流量,诱发或加重缺血性肠病的发生,19例患者中6例属于此种情况。其他疾病如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肠道血管畸形、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也可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急性胰腺炎是一临床常见疾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20%,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19例患者中有2例属于急性胰腺炎侵及肠道动脉和静脉引起缺血性肠病。
就诊科室:消化、胃肠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