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待分诊> 乙状结肠切除后的影响

医生回答(1)

李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乙状结肠切除后可能引起术后肠梗阻、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吻合口漏、尿潴留等并发症。
1.术后肠梗阻
术后肠梗阻通常是因为手术过程中肠道血供受损或粘连形成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可引起腹痛、呕吐和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肠管缺血坏死。
2.术后出血
术后出血是由于手术切断血管时未完全止血或术后伤口裂开导致血管破裂引起的。会导致贫血、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以防止进一步出血。
3.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主要是由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导致细菌侵入所致。易引发发热、脓毒症等严重感染症状,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抗感染治疗。
4.吻合口漏
吻合口漏是指手术中将两段肠管连接起来形成的通道出现渗漏,可能与缝合技术不妥有关。会引起腹腔内炎症反应,严重者可能导致腹膜炎,需要立即就医并接受相应治疗。
5.尿潴留
尿潴留多因麻醉影响膀胱功能或术后疼痛刺激而发生,此时膀胱肌肉收缩无力,不能将尿液有效地排出体外。长时间的尿潴留可能会导致膀胱扩张、输尿管积水甚至肾功能损害,应采取针灸、热敷等方式促进排尿。
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遵循医嘱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以免增加术后肠梗阻的发生风险。

2024-03-16 01:1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肠梗阻

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  常见的有胆石性肠梗阻、肠石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小儿动力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小肠梗阻、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神经性肠梗阻、妊娠合并肠梗阻、假性肠梗阻等。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