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的作用机制
补充说明: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的作用机制
2023-09-23 06:5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非甾体抗炎药是指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对胃肠道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道蠕动。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盲目用药。
1、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抑制环氧化酶,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抗炎、镇痛的效果。如果患者存在胃肠道黏膜损伤的情况,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
2、抑制胃酸分泌
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如果患者存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可能会出现反酸、嗳气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从而达到保护胃黏膜的目的。
3、保护胃黏膜
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患者在服用之后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保护胃黏膜的效果。
4、促进胃肠道蠕动
如果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等疾病,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
5、其他作用机制
非甾体抗炎药还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解热、镇痛的效果。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了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9-24 20:22
举报向医生提问
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即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其中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异常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如阿司匹林,很多消炎止痛药等)、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与胃溃疡的发生有关。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或饥饿样痛。人群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多发人群: 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临床检查:幽门螺旋杆菌的免疫学检测 C-14呼气检测仪+呼气检测口袋 免疫印迹技术 尿素酶试验 幽门螺旋杆菌血清学测试 幽门螺旋杆菌的直接检查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