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偏高可能表明存在早熟、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情况。促卵泡生成素水平随女性生理周期变化而波动,在卵泡期会有所上升。但17.56U/L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提前激活,导致性早熟;也可能是由于雄激素受体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代谢障碍所致,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也可能引起促卵泡... [详细]
-
你好,对于封闭抗体阴性者,主要采用配偶白细胞免疫疗法,增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体内封闭抗体水平,等抗体检测阳性再怀孕,使妊娠得以成功。治疗时医务人员抽取丈夫体内一定量外周血进行离心沉淀机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再回输到妻子的前臂皮内。怀孕后前再进行一个疗程的巩固治疗,确保孕期稳定。
-
促黄体生成素的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但无论哪个年龄段,促黄体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在卵泡期为2.12-10.89mIU/mL,在排卵期为19.18-103.03mIU/mL,在黄体期为1.20-12.86mIU/mL,在绝经期为19.27-103.03mIU/mL。该激素水平的变化反映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状态。促黄... [详细]
-
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生成素比值3.3可以考虑采取生活方式调整、激素调节治疗、中医药调理等方法进行治疗。1.生活方式调整通过均衡饮食、规律运动等方式改善内分泌状态。适用于轻度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生成素比值偏高患者。2.激素调节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如戊酸雌二醇片、结合雌激素片等来调节激素水平。对于有生育需求且黄体... [详细]
-
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低一般需要找到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促卵泡激素,也称为FSH,由脑垂体分泌。通常作用于卵巢,主要促进卵巢中卵泡的发育。促卵泡激素水平低的原因有很多,可限于功能性原因,如过度饮食、过度运动和过度压力。这可能导致FSH分泌减少,导致促卵泡激素水平降低。下丘脑和垂体的肿瘤病变,如颅咽管瘤和垂体瘤,也可... [详细]
-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您检查促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高,需要口服药物治疗,建议您到正规的专科医院遵医嘱规律治疗。
-
如果黄体生成素水平升高,促卵泡激素正常,则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在卵泡早期均升高,说明卵巢功能下降。如果排卵前黄体生成激素和促卵泡激素水平升高,则正常。主要取决于你采血的时间,建议询问一下你的主治医生,
-
您好,多囊卵巢主要以高雄激素为主,您的检查结果并不能直接诊断多囊。
-
促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生成素的比值一般大于2.0-3.0,促黄体生成素的正常值在月经周期的第21天到28天之间,促卵泡生成素的正常值在月经周期的第3天到第12天之间。促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生成素的比值通常是用来检测卵巢的储备功能,可以通过促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生成素的比值来判断女性的卵巢功能是否正常。如果促黄体生成素与促卵... [详细]
-
你好,黄体素生成素过高,不一定会影响怀孕,要看排卵是不是正常、子宫内膜厚度等是不是正常。
-
黄体生成素和卵泡生成素高可能是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导致的,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使用药物、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1、内分泌失调如果患者平时工作压力过大或者经常熬夜,可能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会影响卵泡的生成,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平时要调整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详细]
-
上述指标结果表明患者处于不排卵周期,可以促进卵泡发育和成熟。若患者有生育计划,建议就医进行进一步的生育评估和治疗。卵泡生成素主要作用于卵泡,通过调节卵泡生长和发育来影响生殖过程。其水平通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变化,在排卵前达到峰值。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偏高可能表明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紊乱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 [详细]
-
卵泡刺激素与促黄体生成素的比例为2.25,这偏离了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卵泡刺激素与促黄体生成素的比例应在1.2至2.0之间。当这个比例超过2时,可能表明卵巢储备功能有所下降。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是卵巢分泌的两个关键激素,它们的失衡会引发女性内分泌失调,严重时可能影响生育能力。若发现比例异常,务必及时就医,由专业... [详细]
-
根据检查结果还是属于卵巢早衰的可能大,注意卫生的,积极选择配合人工周期调经即可,但是避免压力大,注意观察下次经期即可
-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促卵泡素/促黄体素水平大于2一般提示卵巢功能减低,但是雄激素高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还是考虑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性大。建议您再复查激素六项和妇科彩超进一步明确一下。
卵泡生成素
共
987
个关于卵泡生成素的问题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