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乙脑减毒活疫苗不良反应呕吐
补充说明:乙脑减毒活疫苗不良反应呕吐
a******W 2022-02-18 16:5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乙脑减毒活疫苗的不良反应可能包括恶心、食欲不振、头痛、腹泻和眩晕。
1.恶心
恶心可能是由于机体对疫苗中的成分产生过敏或不适反应。通常会出现上腹部不适、厌恶进食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可能由免疫系统因应激而产生的生理反应引起。长期食欲不振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需要及时补充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3.头痛
头痛是常见且轻微的不良反应,通常是由接种疫苗后引起的局部肌肉紧张所致。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健康问题,但持续时间较长时需注意观察并咨询医生。
4.腹泻
腹泻主要是因为疫苗接种后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轻度腹泻不需要特殊处理,重度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需密切监测症状发展情况。
5.眩晕
眩晕可能与疫苗接种后的身体反应有关,如血压波动或血糖水平变化。眩晕可能导致患者感到头晕、站立不稳,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活动,需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在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后,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若出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2024-03-06 02:3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属于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是乙脑的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乙脑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转移因子注射液
临床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肠炎宁颗粒2克
清热利湿、行气。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肤痒颗粒
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病,荨麻疹。
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1.5%)
1.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2.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3.用于治疗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4.用于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5.用于治疗顽固性水肿; 6.用于治疗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