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自汗> 患者自汗的原因多为阳虚

精选回答(1)

于晨光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提问

患者自汗的原因多为阳虚,如肾阳虚、心阳虚、脾阳虚、肺气虚、气血不足等。阳气不足导致固摄津液功能减退,从而引起自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肾阳虚
肾阳是人体的根本阳气,肾阳虚会导致固摄津液功能减退,从而引起自汗。这可能伴随畏寒、手脚冰凉等症状。温补肾阳是治疗肾阳虚的主要方法,常用方剂有金匮肾气丸等。
2.心阳虚
心阳虚导致心脏不能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使体内水液代谢失调,进而出现自汗的现象。此病症常伴有胸闷、心悸的症状。治疗心阳虚需温通心阳,代表方剂如参附汤合四逆汤加减。
3.脾阳虚
脾阳虚则运化失职,湿浊内生,卫表不固,故见自汗。可表现为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健脾益气、温中散寒是治疗脾阳虚的方法之一,可用理中丸进行调理。
4.肺气虚
肺气虚弱,失去正常的宣发肃降功能,导致体表腠理开阖失司而自汗。常见症状包括咳喘无力、声音低微等。补肺益气是治疗肺气虚的主要手段,可通过服用玉屏风散来改善病情。
5.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会导致脏腑功能衰退,卫外不固,易出现自汗的情况。此类人群还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的表现。补血养气是治疗气血不足的关键,可选用八珍汤加减以达到目的。
针对自汗的症状,建议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加重出汗症状。必要时,可以配合医生通过针灸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处理,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2024-02-23 19:4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心阳虚

心阳虚,中医术语,即“心阳不振”。是心气虚的重症。除了心气虚的症状外,还有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脉微欲绝。多见于心力衰竭或休克等病症。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