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怎么混合喂养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措施包括轻柔腹部按摩、新生儿专用奶嘴、益生菌、新生儿专用配方奶粉、新生儿专用营养素补充剂等。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轻柔腹部按摩
轻柔地顺时针方向按摩婴儿的腹部,每次5-10分钟,每日数次。此方法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腹胀及不适感,但需注意力度适中,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
2.新生儿专用奶嘴
选择适合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使用的新生儿专用奶嘴,其设计更符合宝宝吸吮需求,可减少哺乳时的不适应感。使用专用奶嘴能够降低因吸吮困难导致的乳腺炎发生率,从而减轻母乳性黄疸的程度。
3.益生菌
根据医生指导,在餐间给予适量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产品。特定活性成分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促进胆红素代谢,非特异性地支持肝脏健康。
4.新生儿专用配方奶粉
若需要中断母乳喂养一段时间,则应选用与患儿年龄相匹配的无乳糖、氨基酸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进行喂养。这些特殊配方可以帮助预防并减轻由未及时断除母乳引起的继发性高胆红素血症。
5.新生儿专用营养素补充剂
对于无法完全通过母乳获取足够营养素的患儿,可在医师指导下适当添加维生素D滴剂或其他必需微量元素除铁剂。确保充足日照是获得天然维生素D的关键步骤之一;此外,合理膳食结构结合适宜户外活动时间也有助于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正常运行状态。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孩子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必要时,家长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调整喂养方式,以确保孩子得到足够的营养同时避免进一步加重病情。

2024-02-01 12:5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母乳性黄疸 (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