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着痹的中医辨证治疗
补充说明:着痹的中医辨证治疗
a******W 2022-03-31 18:2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着痹的中医辨证治疗可采取针灸疗法、中药外敷、穴位贴敷、拔罐疗法、艾灸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
1.针灸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以达到祛风除湿的目的。对于寒湿型着痹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
2.中药外敷
将适量的防己、白术等中药材碾碎后加水煎煮,取汁液待凉后外敷于患处,可起到祛风除湿的作用。适用于因风邪侵袭引起的着痹。
3.穴位贴敷
选取足三里穴、血海穴等穴位,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粉调制后外敷于相应位置,能够起到补益脾胃、祛风除湿的功效。此法对改善脾虚湿盛所致的着痹有帮助。
4.拔罐疗法
利用负压吸附在人体局部皮肤表面的一种物理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艾灸疗法
艾灸是将艾叶制成艾条、艾柱,点燃后产生的温热刺激体表腧穴,能激发体内正气,起到祛风散寒的效果。对于风寒湿邪侵袭机体所导致的着痹具有一定作用。
上述提及的所有传统中医疗法均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在治疗着痹时,应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方案,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免延误病情。
2024-02-07 01:4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症状起因:一、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ldquo;气血生化之源rdquo;。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ldquo;后天之本rdquo;。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二、脾虚的类型: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三、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就诊科室:中医
复方金银花颗粒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风热感冒,喉痹,乳蛾,目痛,牙痛及痈肿疮疖等症。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1.重症抑郁症(MDD)的治疗:重症抑郁症主要表现显著或持久的情绪低落或燥动情绪(至少持续2周),主要包括以下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体重或食欲明显变化、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兴奋或迟缓、过度疲劳、内疚或自卑感、思维迟缓或注意力不集中、自杀企图或念头。2.广泛性焦虑(GAD):表现为过度的焦虑和烦恼,至少持续6个月。主要有以下症状:烦燥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兴奋、肌肉紧张和睡眠障碍。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荆防颗粒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