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低会怎样
补充说明: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低会怎样
a******W 2022-04-01 21:3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低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体位性低血压、外周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和肾功能损害。
1.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长期卧床或久坐不动的人群中,由于血液流动缓慢而增加血流滞留,导致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血栓可能脱落并随血液循环移动至肺部,引起肺栓塞,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2.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从平卧位快速转变为直立位时,身体调节血压的能力不足以维持正常血压水平所致。这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晕厥等不适症状。长时间站立还可能导致摔倒受伤。
3.外周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了下肢动脉血管,影响了下肢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皮肤苍白或发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或坏疽。
4.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能力下降,无法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包括下肢。这会导致下肢水肿、呼吸困难和其他相关症状。长期未治疗的心力衰竭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5.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会影响肾脏过滤血液的功能,导致体内废物和液体潴留。这可能导致尿量减少、浮肿和高血压,进一步加剧下肢水肿。
定期监测上下肢血压差异有助于评估血管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预防潜在风险。建议采取适当的运动如步行或水中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但应避免长时间静坐或站立以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024-04-11 00:1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正常血压的变异范围很大,随年龄、体质。 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由于高血压在 临床上常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而备受重视,高血压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也有明确规定,但低血压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肢动脉血压低于 12/8 kPa(90/60 mmHg)即为低血压。绝大多数低血压患者(尤其与体质或遗传有关的长期慢性低血压)在临床上并无任何不适,或仅有头晕、困倦、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少数(血压急剧下降者)出现以脑供血不足为主 的临床症状,如头晕、眼黑、肢软,甚至可以出现晕厥或休克。
症状起因:一、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有关本部分内容可参阅本书晕厥和休克章节。 二、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其中多数与患者体质、年龄或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称之为体质性低血压;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而与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系统疾病有关的低血压称之为继发性低血压。 三、临床常见的慢性低血压病因分类: 1、体质性低血压 2、体位性低血压 (1)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2)仰卧性低血压综合征 (3)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3、继发性低血压 (1)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 (2)内分泌代谢疾病: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周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等。 (4)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血容量不足:腹泻、呕吐、大量脱水、过度利尿、出 汗过多、失血过多等 (6)医源性:镇静、催眠类药物、扩张血管药物、交感神经(包括神经节)阻滞药物、利尿剂、脱水剂、抗 抑郁药物、氯丙臻等 (7)其他:如高原性低血压、类癌综合征等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老年科
贝前列素钠片
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如雷诺氏病、雷诺氏综合征,慢性脑梗塞及其它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等。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本品适用于高血压。心绞痛。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症状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
三七通舒胶囊
主要用于心脑血管栓塞性病症,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偏身麻木。
地高辛片
1.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2.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