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扩张性心肌病与限制性心肌病的区别
补充说明:扩张性心肌病与限制性心肌病的区别
a******W 2022-04-01 21:3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扩张性心肌病与限制性心肌病的区别在于心肌肥厚程度、心脏结构改变、心脏功能、症状以及诊断方法。
1.心肌肥厚程度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会向四周均匀地扩大,但不会出现心室壁增厚的现象。而限制性心肌病则会导致心室壁显著增厚。
扩张性心肌病的症状通常包括呼吸困难、水肿等;而限制性心肌病常表现为体重减轻、腹水等症状。
2.心脏结构改变
扩张性心肌病时,心脏各腔室会增大,瓣膜也可能出现关闭不全的情况。而限制性心肌病主要影响心室壁的厚度和僵硬度,导致心室腔缩小。
扩张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图像显示心腔扩大,收缩功能下降;而限制性心肌病的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心室壁增厚且心腔变小。
3.心脏功能
扩张性心肌病会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从而引起心力衰竭。限制性心肌病则会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使血液回流受阻。
扩张性心肌病可通过胸部X线检查观察到肺充血或心脏扩大的迹象;而限制性心肌病需要通过心电图来评估心律失常情况。
4.症状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疲劳、水肿等;而限制性心肌病的主要症状可能包括胸闷、呼吸急促以及肝脏肿大。
5.诊断方法
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需依赖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结果。限制性心肌病的诊断则需依靠心导管检查以评估心室压力。
心肌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若患者存在上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完善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2024-01-22 12:3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这是一种产生较缓慢但较有效的代偿功能,主要发生在长期压力负荷过重的情况下,心肌总量增加,收缩力加强,使心脏得以维持正常的血循环,同时有相当的储备力。但这种代偿功能也有其不利之处,主要因为肥大的心肌需氧增加,而冠状动脉的供血量往往不能予以满足,造成心肌缺血,这将最后导致心肌收缩力的减退。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表现为心室肌肥厚,典型者在左心室,以室间隔为甚,偶尔可呈同心性肥厚。
症状起因:病因未明。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是主要病因,其依据是本病有明显的家族性发病倾向,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有些患者出生时即有本病,本病患者中可见到HLA抗原的遗传基因型。病变以心肌肥厚为主,心脏重量增加。心肌肥厚可见于室间隔和游离壁,以前者为甚,常呈不对称(非同心)性肥厚,即心室壁各处肥厚程度不等部位以左心室为常见,右心室少见。室间隔高度肥厚向左心室腔内突出,收缩时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者,称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旧称“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室间隔肥厚程度较轻,收缩期未引起左室流出道明显梗阻者,称为“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前乳头肌也可肥厚,常移位而影响正常的瓣膜功能。心肌高度肥厚时,左心室腔减小。不成比例的心肌肥厚常使室间隔的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之比≥1.3,少数可达3。有一种变异型肥厚型心肌病,以心尖区的心肌肥厚较著。此型的心包下冠状动脉正常,但心室壁内冠状动脉数增多而管腔狭窄。显微镜下见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畸形,细胞分支多,线粒体增多,心肌细胞极度肥大,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多,此外,尚有间质纤维增生。电镜下见肌原纤维排列也紊乱。2/3患者二尖瓣叶增大增长,与二尖瓣前叶相对处的左室内膜壁上有一纤维斑块是二尖瓣与室间隔碰击所致。各年龄均可发生本病,但心肌肥厚在40岁以下者比40岁以上者严重,此种肥厚与年龄的关系原因未明。随病程发展,心肌纤维化增多,心室壁肥厚减少,心腔狭小程度也减轻,呈晚期表现。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心胸、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