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大便是绿色的怎么回事
补充说明:大便是绿色的怎么回事
a******W 2014-07-04 22:3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大便呈绿色可能与饮食不当、乳糖不耐受、感染性肠炎或使用某些药物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进而影响粪便颜色。若伴有腹泻、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饮食不当
摄入过多含叶绿素的食物如菠菜、韭菜等,导致未被充分消化吸收的叶绿素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时呈现绿色。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叶绿素含量高的食物摄入量,可缓解此现象。
2.乳糖不耐受
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或者乳糖酶活性降低,无法完全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进而引起腹泻和腹胀等症状。当大量未经消化的乳糖随着排泄物排出体外时,也会使大便呈绿色。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益生菌制剂来改善不适症状,比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
3.感染性肠炎
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肠道炎症反应,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从而出现大便颜色改变的情况。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病毒药或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利巴韦林颗粒、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
4.使用某些药物
部分药物中含有铁元素,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亚铁,从而使大便呈现黑色或绿色。若为暂时性的黑便,则不必过于担心,停用相关药物后即可恢复正常;如果持续存在,则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建议关注大便次数是否增多以及是否有腹部疼痛等情况。必要时,可以通过医生指导进行血常规、电解质分析和粪便常规检查以评估身体状况。
2024-03-22 01:5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大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肠上部的胆汁含有胆红素和胆绿素,使大便呈黄绿色。当大便推送到结肠时,胆绿素经过还原作用,又转变为胆红素,这时大便呈黄色。母乳喂养的小儿的大便偏酸性,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部分胆红素转变为胆绿素,使排出的大便呈浅绿色,这是正常现象。
2014-07-04 22:35
举报向医生提问
胆红素是红细胞中的血色素所制造的色素,红细胞有固定的寿命,每日都会有所毁坏。此时,血色素会分解成为正铁血红素(haem)和血红素。然后正铁血红素依酶的作用会变成胆红素,而血红素则会重新制成组织蛋白。如此制造的间接胆红素称为蛋白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又在肝脏依酶作用变成直接胆红素(饱含胆红素),而从胆道排泄。除了新生儿之外,一般人的值大致固定,并无年龄上的差异。此外,饮食与运动也几乎不会引起变动,但长时间绝食后会有上升的趋势。红细胞受到破坏有溶血现象时,会变成间接型高胆红素血症。此外,当肝细胞有异常时会引起直接型、中间型高胆红素血症,胆管、胆道系统阻塞时,会引起直接型高胆红素血症。有异常值时的处理方法配合其他检查结果确实掌握病情,再治疗致病的原因。依不同的情况可分别采取急性肝衰竭处置、血液透析、肝外胆汁淤滞紧急处置等方法。在肝功能化验里,除了有直接胆红素的数值,还有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正常值总胆红素:1.7~17.1μmol/L 直接胆红素:0~3.42μmol/L 间接胆红素:1.7~13.68μmol/L
症状起因: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
可能疾病: 分流性高胆红素血症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 病毒性肝炎 胆汁性肝硬化 黄疸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肝胆、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