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可以考虑机械通气、吸氧疗法、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抗感染药物治疗、体位引流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立即就医。
1.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通过专业医疗设备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通常采用人工呼吸机给予一定流量和压力的支持。此措施适用于急性呼吸衰竭导致的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氧气摄取量,降低二氧化碳水平。
2.吸氧疗法
吸氧疗法通过增加吸入氧气浓度来纠正低氧状态,可通过鼻导管、面罩等方式给氧。该措施适合于缓解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所致缺氧状况。吸氧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液氧饱和度,促进组织供氧。
3.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涉及将合成或捐献的人工肺泡液注入患者体内以支持正常呼吸功能。对于新生儿或早产儿出现的先天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所引发的急性呼吸衰竭具有显著效果。该治疗旨在恢复肺部表面活性蛋白的平衡,维持肺泡稳定性。
4.抗感染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治疗需依据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或其他抗微生物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针对细菌感染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有积极作用。使用抗感染药有助于控制感染进程,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因感染加重而导致的进一步呼吸功能损害。
5.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通常让患者处于特定体位如头低足高位,利用重力作用帮助痰液排出。此方法有助于移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对于存在大量痰液积聚且影响呼吸者有益。
在实施上述治疗措施的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心率、血压以及电解质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024-02-22 21:43

举报

医生回答(1)

吴萍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1,改善微循环,肾等重要系统和脏器的功能.如果Sa O2无明显改善,则要视病情变化作鼻(面)罩通气,或作气管插管通气.一般健康人体内存氧量约1.0L,平静时每分钟氧耗量为200-250ml.一旦呼吸停止,如果机体能保持血循环,仍能藉肺泡与混合静脉血O2和CO2分压差,继续进行气体交换,这称为弥散呼吸.然而,由于O2储存量有限,所以呼吸完全停止8分钟左右,机体内会出现严重的缺氧,导致脑细胞不可逆性损害.因此当呼吸停止,应立即在现场清理口腔分泌物,在呼吸道通畅条件下,立即开始人工呼吸.按时计情况,可选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经面罩或气管插管连接手控简易呼吸气囊作人工呼吸.如发生心脏骤停,还应采取有效的体外心脏按摩等有关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随后再调用呼吸机进行合理的机械通气.
   2,高浓度给氧 在急性呼吸衰竭,必须及时使用高浓度或纯氧以缓解缺O2.纠正缺氧是保护重要器官和抢救成功的关键.但要注意吸氧浓度和持续时间,以避免长时期高浓度给氧引起氧中毒.通常如果能控制吸入纯氧<5小时,80%的氧≤24小时或吸入氧浓度<50%(长期使用)不会导致氧中毒.氧中毒会导致急性肺损伤和ARDS.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吸入高浓度氧后超氧阴离子的生成增多有关.
   3,建立通畅的气道 是纠正缺氧和二氧化潴留的先决条件.其中措施有(1)祛痰 呼吸道湿化,用鼻导管抽吸咽部和气管的痰液,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对于昏迷和咳嗽无力的采取勤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措施 (2)解除支气管痉挛
  急性呼衰治疗的其他方面与ARDS和慢性呼衰有类同之处,不再复述.应当注意,急性呼衰时较易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应积极纠正.否则会造成低血压和心肌收缩力下降

2014-07-27 20:0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儿童急性呼吸衰竭)

一、概述: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患者原呼吸功能正常,由于某种突发原因,例如气道阻塞、溺水、药物中毒、中枢神经肌肉疾患抑制呼吸,机体往往来不及代偿,如不及时诊断及尽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常可危及生命。但此型呼吸衰竭患者原呼吸功能常大多良好,若及时有效抢救,预后往往优于慢性呼吸衰竭。但是在临床也可常见到原呼吸功能较差的患者,由于某种突发原因,常见呼吸道感染引起气道阻塞可致PaCO2急剧上升、PaO2急剧下降,临床上习惯将此型呼吸衰竭归于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剧。  急、慢性呼吸衰竭除了在病因、起因的急缓、病程的长短上有较大的差别外,在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上大同小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呼吸衰竭,是一涉及临床各科的危重急症。  小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和婴幼儿第1位死亡原因。由于对小儿呼吸生理的深入了解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小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已较过去明显提高,本节重点介绍新生儿和婴幼儿呼吸衰竭有关问题。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