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麻风性周围神经病
补充说明:麻风性周围神经病
续集 2014-07-30 13:4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麻风性周围神经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周围神经,导致神经出现脱髓鞘性病变。
麻风性周围神经病可能是由于麻风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导致。由于麻风杆菌会对周围神经造成损伤,患者会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四肢麻木等症状,同时还会伴有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眉毛脱落等情况。如果患者症状比较轻微,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维生素B1片、维生素B6片等,同时还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能够起到抗过敏的作用,改善麻风性周围神经病引起的不适症状。
麻风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病情恢复。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另外,患者还需注意适当运动,例如慢走、快走或者是打太极等,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8-06-25 14:1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麻风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需要通过皮肤活检进行确诊。
皮肤活检是将一小部分皮肤组织取出并对其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的一种技术手段。在麻风性周围神经病中,皮肤活检能够直接观察到皮肤中的麻风结节以及周围神经的病理改变,从而确定是否存在麻风感染及其程度,进一步辅助诊断。
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酒精中毒或维生素B12缺乏等慢性疾病史,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麻木等症状。因此,在考虑麻风性周围神经病时,应排除这些潜在病因。
麻风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治疗需遵循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原则。定期体检有助于监测神经功能变化,及时识别异常表现,以便于早期干预。
2024-01-29 06:55
举报麻风性周围神经病病因
麻风主要是通过鼻和口腔分泌物、汗液、泪液、乳汁、精液以及阴道分泌物等体液和皮肤的微小损伤进行传播的。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后,先潜伏在巨噬细胞和周围神经的施万细胞内,感染后是否发病或发病后的演变过程均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人体对麻风杆菌的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虽也可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但对抑制和杀灭麻风杆菌不起作用。
2014-07-30 13:45
举报向医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