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血清结合胆红素正常值
补充说明:血清结合胆红素正常值
a******W 2014-08-13 11:4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血清结合胆红素的正常值一般在1.7-10.2μmol/L,不同检测机构由于检测方法不同,正常值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结合胆红素是一种水溶性的胆红素,可以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从而使胆红素的浓度降低,又被称为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主要是由肝脏产生,其正常值一般在1.7-10.2μmol/L。如果患者的检查结果超过正常值,则可能是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肝炎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护肝治疗。肝硬化的患者则可以遵医嘱使用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另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8-08-17 11:26
举报那么如果胆红素稍微的偏高,一点点的话,这个没有任何的问题,当然需要排除一些肝硬化,还需要排除一些病毒性肝炎等情况的,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专业的分析的,如果不存在肝硬化,不存在病毒性肝炎,不存在脂肪性肝炎的话,稍微的偏高一点点,这个没有任何的问题。
2018-05-28 13:3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临床上,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为1.7~17.1umol/l,而间接胆红素正常值为1.7~13.7 umol/l,直接胆红素正常值为1.7~7 umol/l。血清总胆红素高于正常值时,很可能是红细胞破坏、肝脏病变或胆道阻塞。血清总胆红素高于正常值时,常常引起黄疸症状。
2014-08-13 11:41
举报胆红素是红细胞中的血色素所制造的色素。红细胞有固定的寿命,每日都会有所毁坏。此时,血色素会分解成为正铁血红素(haem)和血红素。然后正铁血红素依酶的作用会变成胆红素,而血红素则会重新制成组织蛋白。如此制造的间接胆红素称为蛋白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又在肝脏依酶作用变成直接胆红素(饱含胆红素),而从胆道排泄。
血清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
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μmol/L(1-4mg/L)。
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3.7μmol/L。
2014-08-13 11:41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1.感染。胆道感染是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感染时胆道中的细菌释放出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出葡萄糖醛酸,其游离胆红素与钙盐结合发生沉淀。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中虽然含有β-葡萄糖醛酸酶,但含量比较少,同时还存在葡萄糖1,4-螺旋内酯等结抗物,所以不呈现酶的活性。但当胆道发生感染时不仅胆汁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加,而且大肠杆菌、类杆菌、梭形芽孢杆菌感染可产生大量β-葡萄糖醛酸酶。这样β-葡萄糖醛酸酶量的增加以及活性的增加可使大量结合性胆红素水解生成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它与胆汁中的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胆红素钙颗粒。胆红素钙颗粒以脱落红胞、寄生虫卵等为核心,在胆汁中黏蛋白的帮助下不断沉积形成结石。 再者,细菌感染可以引起胆囊发炎,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在胆囊内储留时间延长,从而加速结石形成。另外IgA缺乏(人体内一种抗体缺乏)可使胆囊免疫功能减低,增加感染、形成结石的机会。 2.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病是我国胆管结石的主要病因。另外,肝吸虫病和鞭毛虫病也可以引起胆道壁损伤,并引起胆道感染。此外虫的残体和虫卵可形成结石核心,成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形成条件。 3.胆汁成分改变:胆汁酸能防止或减少胆红素钙的沉淀,而糖蛋白去易成为结石的支架。 4.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能使胆红素钙生成加快,且使胆囊上皮细胞分泌更多的糖蛋白,从而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5.饮食:长期的营养不良不仅可影响胆道的正常防卫能力,而且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可使胆汁中葡萄糖二酸内酯减少,抑制β-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减弱,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增强,易发生胆红素沉淀而形成胆色素类结石。 6.胆道系统先天性异常: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所导到的胆流障碍均易在该部发生胆结石。什得注意的是,营养不良状态在胆色素结石的病人中是常见的。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