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盐酸异丙嗪联合氯丙嗪中毒
补充说明:盐酸异丙嗪联合氯丙嗪中毒
a******W 2014-10-23 10:4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盐酸异丙嗪联合氯丙嗪中毒可以考虑洗胃、促进排泄、补液治疗、血液净化、对症支持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若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立即就医。
1.洗胃
立即进行彻底洗胃以清除未吸收的毒物。洗胃有助于减少这两种药物在体内的进一步吸收,从而减轻其毒性效应。
2.促进排泄
给予利尿剂如来加速体内异丙嗪和氯丙嗪的排泄。此举可增加肾脏过滤功能,进而增强上述两种物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速度。
3.补液治疗
提供平衡盐溶液或其他适当的液体补充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稳定内环境。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并促进有毒物质从体内排出;此外还可以预防因中毒导致的脱水及相关并发症。
4.血液净化
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方式清除血液中的异丙嗪和氯丙嗪。这些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因此使用血液净化方法可以直接清除血液中的药物成分,降低其浓度,防止进一步损害机体。
5.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可能出现的症状如昏迷、呼吸抑制等给予相应处理,包括心电图监测、吸氧、人工通气等生命支持措施。对症支持治疗旨在缓解由异丙嗪和氯丙嗪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患者提供基本的生命支持,等待毒物作用消退。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紧急措施是必要的。同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进一步吸入有害气体。
2024-02-27 07:1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一、昏迷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脑肿瘤、脑脓肿、脑炎、脑寄生虫病及脑疝等。 二、昏迷伴有脑膜刺激征 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引起的脑膜炎、全身感染引起的虚性脑膜炎,脑出血、脑外伤等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脑肿瘤、脑脓肿、脑炎等侵及蛛网膜下腔,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血栓形成、高颅压等。 三、全身疾病导致的昏迷 见于严重感染及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电解质紊乱等。 1、感染性疾病 ○1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脑膜脑炎、肠道病毒性脑炎、流行性出血热、脑炎型流行性感冒等;○2立克次感染;○3寄生虫感染:如脑型疟疾、急性脑型血吸虫病、弥漫性脑囊虫病等;○4感染中毒性脑病:如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5螺旋体感染。 2、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自发性低血糖、慢性肾衰竭、肝性昏迷、肺性脑病、心脑综合征、胰腺病脑病、甲状腺危象、垂体性昏迷、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妊娠中毒症、严重输血反应及输液反应等。 3、电解质紊乱 如低氯血性碱中毒、高氯血性碱中毒、稀释性低钠血症。 4、其他 白血病脑病、癫痫持续状态、窒息、循环骤停等。 四、急性中毒导致的昏迷 1、气体类中毒 一氧化碳、硫化氢、苯、苯胺、丁二烯、二硫化碳等中毒。 2、农药类中毒 急性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汞、氯化苦、磷化锌、硫酸亚铊等中毒。 3、药物类中毒 巴比妥类、地西泮、异烟肼、氯丙嗪、苯妥英钠、吗啡类、颠茄类、酒精等中毒。 4、植物类中毒 苦杏仁、棉籽、毒蘑菇、钩吻、苍耳子、白果等中毒。 5、动物类中毒 毒蛇咬伤、蜂蜇伤等中毒。 6、物理因素导致的昏迷 急性中暑、溺水、触电、高山性昏迷、放射性脑病等。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