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病毒性脑炎> 手足口病的免疫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手足口病的免疫主要依靠机体产生的抗体,一般在感染后数日至2周内出现,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无法提供长期保护。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这些针对特定肠道病毒的抗体能够识别并清除再次入侵的相同病毒株,从而发挥免疫保护作用。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手脚皮疹以及臀部疱疹等。这些症状是由于肠道病毒在体内繁殖所导致的局部组织炎症反应。
诊断手足口病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咽拭子培养、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其中,血常规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咽拭子培养可分离出肠道病毒。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处理。重症病例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此外还可配合医生使用清热解毒口服药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溶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缓解不适症状。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以减少感染风险。同时,定期开展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传播概率。

2024-03-08 11:51

举报

医生回答(1)

黄秋霞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2015-02-26 21:0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手足口病 (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每年4-9月是高发季节。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