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
补充说明: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
a******W 2015-05-04 21:0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可以考虑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穴位贴敷和饮食疗法等方法。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病因。
1.中药调理
通过服用经过配伍后具有理气和胃、降逆止呕功效的中药方剂来缓解不适症状。此方法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紊乱所致的消化不良及伴随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而言,可减轻因胃酸上逆引起的灼热感和咽喉部异物感。
2.针灸疗法
选择特定经络上的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每次治疗持续时间依医嘱而定。针灸能够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由胃食管反流病引发的相关症状如胸痛、烧心等。
3.穴位贴敷
将特制药膏贴于选定穴位上并按压至产生舒适感为止,在固定位置保留一定时间后取下。利用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表面以激发体内潜在能量,进而达到舒缓胃肠功能失调的效果;对缓解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腹胀、嗳气等不适有积极作用。
4.饮食疗法
调整日常膳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量,增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品比例。高脂食物会促使胃酸分泌增多,过多脂肪堆积在肠道内还会延缓其排空速度,进一步加剧胃内容物回流至食道的风险;适量提高粗粮杂豆类食品比例有助于加速肠道蠕动速度,预防上述相关并发症发生。
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以及可能诱发反流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饭后适当活动,睡前抬高床头,有助于改善症状。
2024-01-19 23:4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称为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其中包括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也有食管外诸多机械因素的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分生理性胃食管反流或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目前必须采用综合诊断技术。凡临床发现不明原因反复呕吐、咽下困难、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难治性哮喘、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出现窒息、呼吸暂停等症状时都应考虑到胃食管反流存在的可能性,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2015-05-04 21:09
举报向医生提问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一种食管胃动力性疾病。下食管扩约肌(LES)松弛期间,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称胃食管反流(GER)胃食管存在生理反流和病理性反流两种。生理性反流是由LES自发性松弛引起,有利于胃内气体排出,食管会出现推动性蠕动将胃液推进到胃里,正常情况下不造成食管部膜损伤。病理性反流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食管抗反流功能不全,所造成的一种病理现象。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疾病。常合并食管炎,人群中约10%-20%有胃辅反流症状,但X线内镜检查可无异常发现,可能在相当长时间不被认识。持续发展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狭窄、溃疡、出血及巴瑞特(Barrett)食管,后者为癌前期病变。还可能发生食管外的并发症。如酸性喉炎、呼吸道痉挛、肺的损伤并发症等。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1.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2.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 3.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 4.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
三九胃泰颗粒
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嘈杂纳减;浅表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胃铋镁颗粒
适用于治疗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用症状(如胃疼、胃酸、胃胀、胃烧灼、酸性嗳气、饱胀等)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病,神经性消化不良;预防非甾体类药物,化疗药物等引起的胃黏膜损伤。也可以用于治疗其他原因引起的胃疼,胃胀,胃痉挛等。
乌苯美司胶囊
本品可增强免疫功能,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老年性免疫功能缺陷等。 可配合化疗、放疗及联合应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造血干 细胞移植后,以及其它实体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