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湿气重> 湿气重怎么调理

精选回答(2)

窦晨辉 副主任医师 郑州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使用中药联合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内科疾病,如慢性咳嗽、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病、失眠、疼痛及亚健康调理。

提问

湿气重可以通过饮食调理、生活调理、运动调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调理。

1、饮食调理

湿气重的患者可以通过饮食的方式来进行调理,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吃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比如红豆、薏米、莲子、冬瓜等,同时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体内湿气。

2、生活调理

患者平时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也要避免长时间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3、运动调理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跑步、跳绳、游泳、爬山等,能够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也可以起到祛湿的作用。

4、物理治疗

患者也可以通过物理治疗的方式来缓解不适症状,比如针灸、拔罐、按摩等,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同时还能够缓解身体疲劳。

5、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湿气比较重,通过上述方式无法改善,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等药物进行调理,能够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者是焦虑。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2023-03-09 11:41

举报

姚学华 副主任医师 龙口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胃炎,肠炎,肺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问

拔罐后皮肤很紫可以是湿气重或寒气重或瘀血重,或同时都有。所以首先要判断是否是湿气重再选择调理方法。湿气重可采取食疗,多吃点红豆薏米芡实粥,它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固肾止泻。当然您睡眠不好可以加点酸枣仁进去一起煮。或者方便一点的可以口服中成药,如参苓白术丸、木香顺气丸、酸枣仁颗粒等;也可以用茯苓、陈皮泡水喝。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不能睡地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穿潮湿衣服、不盖潮湿的被子、洗澡后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2018-09-12 11:20

举报

医生回答(2)

李敏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湿气重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中药内治、拔罐疗法、艾灸疗法、运动疗法等方法进行调理。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通过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减少寒凉、油腻食物摄入,增加温性食材如生姜、大枣等来实现。此方法有助于改善脾胃运化功能,促进体内湿邪排出,从而辅助缓解湿气重引起的不适症状。
2.中药内治
中药内治需由专业中医师开具方剂,患者按处方取药后服用,通常包括茯苓、白术等药材。这些草本植物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能够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对于湿气所致的消化不良等问题有益处。
3.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将小型负压装置放置于人体特定穴位上,利用大气压力形成局部吸附效果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此方法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湿邪排泄;同时还能起到舒筋活络的效果,对缓解因湿气重导致的肌肉酸痛有积极作用。
4.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艾灸操作,每次艾灸时间约30分钟。此方法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以驱散体内的寒湿之气,进而减轻上述不适症状。
5.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主要包括瑜伽、太极等低强度运动,建议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规律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加速湿邪排出;且可提升阳气水平,对抗湿邪侵袭。
针对湿气重的症状,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及甜食,以免助湿生痰。此外,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也有助于改善湿气重的情况。

2024-01-26 20:30

举报

邓士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很多人都不知道湿气重怎么调理,其实湿气重怎么调理是要看个人的情况的,希望你不要担心湿气重怎么调理,祛湿是要从调整生活习惯做起的,除了要吃一些祛湿的食物,运用中医保健的方法进行祛湿,适当运动、饮食清淡适量,尽量避环境的湿可以有效祛湿。湿气重怎么调理,建议你应特别注意居室和工作场所的通风;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湿气重怎么调理,建议您将薏苡仁放进加进食材煮或直接煎水喝,可以有效祛湿,而且健康,是食物。可以常吃。以上就是我对湿气重怎么调理的回答的,希望我说的湿气重怎么调理的建议对你有帮助,祝健康

2015-06-01 14:4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湿气重

湿气重有内湿和外湿之分。自然界的六气太过时不适合人体正常的适应即为六邪。而此处的外湿即为自然界湿气太胜侵袭人体,由于湿为阴邪易袭阳位其性重浊,所以感受湿邪时会有头痛如裹困重等感觉,又因其重浊粘腻往往伴有肢体困重麻木的感觉,另外脾喜燥恶湿,易被湿邪所困出现脾虚。

  • 症状起因: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如何祛湿?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