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邹文娇 主管护师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传染科方面的知识,用药。对院感方面熟悉。可以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提问

鼠疫的症状主要包括高热、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肺部炎症、心脏损害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

1、高热

鼠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是因为受到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属于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在发病时可能会出现高热的情况,体温可能会达到39°C以上,而且会伴随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退热的效果。同时也需要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

2、淋巴结肿大

鼠疫的患者由于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可能会刺激淋巴结,从而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片、阿昔洛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出血倾向

鼠疫患者的血液中会存在大量的鼠疫耶尔森菌,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出血的情况,通常会表现为皮肤出血、鼻腔出血等。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也需要多注意休息。

4、肺部炎症

患者的肺部也会受到一定的损伤,容易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胸闷气短。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感染的效果。

5、心脏损害

鼠疫的患者还有可能会导致心脏受到损伤,容易出现心跳加快、心慌心悸等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片、酒石酸美托洛尔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应前往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8-10-06 16:45

举报

医生回答(2)

赵丽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鼠疫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脓毒症,以及呼吸急促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相似,因此建议立即寻求医疗帮助以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1.发热
当鼠疫杆菌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此时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导致产热增多而散热减少,进而引发发热的现象。由于感染因素导致的发热,其通常起病急骤,可伴有寒战和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发热时,机体新陈代谢加快,需要适当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
2.头痛
鼠疫可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各处,如果脑部受到影响,则会引起脑水肿,从而诱发剧烈头痛的情况发生。疼痛可能集中在头部的一侧或弥漫整个头部,有时伴随恶心呕吐。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以减轻头痛症状。
3.淋巴结肿大
鼠疫杆菌进入体内后,首先会在局部繁殖并形成原发性病变,然后通过淋巴管扩散到附近的淋巴结,使淋巴结受到炎症刺激而出现肿大的现象。肿大的淋巴结通常是坚硬、固定且触痛明显的,还可能会有红肿、化脓等症状。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的物品。
4.脓毒症
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当鼠疫杆菌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时,这些毒素会进一步激活免疫细胞,导致炎症因子过度活化,从而引发脓毒症的发生。脓毒症常表现为高热、寒战、心率增快等,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要严格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呼吸急促
鼠疫会影响肺部组织,导致肺泡壁增厚、肺间质纤维化等改变,影响气体交换,增加呼吸负荷,从而引起呼吸急促的现象。这种症状往往伴随着咳嗽、胸闷和咳痰,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患者应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气体,以减少呼吸道刺激。
针对鼠疫的相关症状,建议进行血液培养、尿液分析以及X线检查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链霉素、四环素类药物。患者需注意避免接触疑似感染源,若确诊为鼠疫应及时隔离并接受专业医疗护理。

2024-03-11 22:22

举报

邓士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鼠疫(plague) 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也叫做黑死病。鼠疫耶尔森菌等可以成为生物恐怖的武器,危害人类和平。因而鼠疫的防治更为重要。鼠疫是流行于野生啃齿动物的疾病。鼠作为重要传染源,人类主要是通过鼠蚤为媒介,经人得皮肤传入引起腺鼠疫,经呼吸道传入发生肺鼠疫。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均可发展为败血症,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

疾病简介




  
  


2
发病原因



病原学

  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新分离株以美兰或姬姆萨染色,为两端钝圆、两极浓染、椭圆形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抱, 有英膜, 兼性需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缓慢,在陈旧培养基及化肤病灶中呈多型性。培养最适宜温度28~30 ℃,最适宜 pH 值为6.9-7.1。

  本菌菌体含有内毒素,并能产生鼠毒素和一些有致病作用的抗原成分。己证实有18种抗原,即 A-K、 N、 O 、Q 、R 、S 、T 及W(VW),其中 F、T及VW为最主要抗原,为病原菌的特异性抗原。F为荚膜抗原,有高度免疫原性及特异性,检测其中的F1可用于本病的血清学诊断,其抗体有保护作用。V和W抗原为菌体表面抗原,为本菌的毒力因子,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T抗原即鼠毒素,存在于细胞内,引起局部坏死和毒血症,有良好的抗原性,人和动物感染后可产生抗毒素抗体。内毒素可引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为本菌致病致死的毒性物质。

  本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干燥、热和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阳光直射、100℃1分钟可致细菌死亡。耐低温,在冰冻组织或尸体内可存活数月至数年,在脓液、痰、蚤类和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主要是啮齿动物中循环进行,形成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中主要是鼠类和旱獭,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以黄鼠和褐家鼠为最主要,各型鼠疫患者均可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肺鼠疫患者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因而成为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经鼠蚤传播 , 即鼠→蚤→人的传播方式。人鼠疫流行前常有鼠间鼠疫流行,一般先由野鼠传家鼠。寄生鼠体的疫蚤叮咬人吸血时,因其胃内被菌栓堵塞,血液反流,病菌随之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含菌的蚤类亦可随搔抓进入皮内。最近研究发现,本病有由蝉类传播的可能性。

  1. 经皮肤传播 因接触患者含菌的痰、脓或动物的皮、血、肉及疫蚤粪便,通过破损皮肤教膜受到感染。

  2. 经消化道传播 食入受染动物,经消化道感染。

  3. 经呼吸道传播 含菌的痰、飞沫或尘埃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并引起人间的大流行。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预防接种可使易感性降低。可有隐性感染,并可成为无症状带菌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

  人间鼠疫以亚洲、非洲、美洲发病最多 , 我国主要发生在云南和青藏高原。男性普遍高于女性,以 10~39 岁居多,职业则多发于农牧人员及其子女,有明显的季节性,人间鼠疫多发生在夏秋季,与守猎及鼠类繁殖活动有关。

2015-06-13 15:1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