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关节肿痛> 药物过敏有什么症状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药物过敏的症状包括皮疹、瘙痒、荨麻疹等皮肤反应,也可能伴随呼吸困难、血管水肿等系统性症状。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立即就医以避免过敏性休克等危险情况。
1.皮疹
当机体接触致敏物质后,会发生免疫应答反应,产生IgE抗体,导致肥大细胞活化并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会刺激皮肤内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形成皮疹。皮疹通常出现在身体暴露部位,如面部、四肢等,形态多样,可表现为红斑、水疱或丘疹。
2.瘙痒
由于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作用于神经末梢,引起瘙痒感。瘙痒感可能局限于接触到过敏原的区域,也可能会扩散到全身。
3.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认为是机体对于某些外源性物质产生的变态反应之一。过敏反应会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具有炎症活性的化学介质,使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血液及组织液渗出,进而形成荨麻疹。荨麻疹通常表现为红色风团样皮损,高出皮肤表面,伴有剧烈瘙痒,可在数小时内消退。
4.呼吸困难
如果患者对口服或者静脉注射的药物发生过敏反应,则会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从而诱发呼吸困难的症状发生。呼吸困难可能表现为胸闷、喘息或需要提高呼吸频率和深度来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
5.血管水肿
当机体受到外来抗原刺激时,会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这种抗体可以与肥大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其处于活化状态。当IgE抗体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会触发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其中包括组胺,它能够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从毛细血管内向外渗出,形成局部肿胀的现象。血管水肿通常发生在嘴唇、眼睑、阴囊等组织疏松部位,也可能波及呼吸道黏膜。
针对药物过敏,建议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以评估个体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治疗措施包括停用致敏药物以及使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缓解症状。患者应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的药物,并在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所用药物无过敏史。

2024-03-10 04:26

举报

医生回答(1)

贺阳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药物过敏有什么症状?药物过敏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与人的特异性过敏体质相关,仅见于少数人。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本病有增多的趋势,其预防要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视。药物过敏一般发生于多次接触同一种药物后,首次发病具有潜伏期,再次发病则可即刻发生。它的发生由于异常的免疫反应所致。这种反应总得来说都是对人体不利的。药物过敏有什么症状?药物过敏一般应具有较典型的过敏性症状或体征。属于Ⅰ型过敏者往往有皮疹、皮痒、喷嚏、流涕、哮喘发作,甚至全身水肿,血压下降、休克等。属于Ⅱ型者常有贫血、出血、紫癜等。属于Ⅲ型者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肾脏损害等。属于Ⅳ者常有湿疹、固定的疱疹,周界清楚的皮肤色素沉着等。目前药物过敏的评估和确药物过敏的治疗原则是,首先停用致敏药物或强烈怀疑的致敏药物,其次是对症治疗。
治疗

1.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首先采取的措施,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继续用药。
2.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度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含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3.加强排泄
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4.药物治疗
(1)轻症病例: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静注。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静注。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一日多次,可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
1)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10%氯化钾加入5%~10%葡萄糖液缓慢滴注,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日用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2)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3)输新鲜血液和血浆。
4)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5)局部治疗: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黏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和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眼结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剥脱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黏膜损害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外搽黏膜溃疡膏或珠黄散、锡类散等。对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
6)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相应处理。
7)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及维生素B6等药物。

2015-07-30 16:5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药物过敏 (药物变态反应)

药物过是指敏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器官和组织的反应,又称为药物反应(drug reaction)。在药物副作用中,约1/3~1/4累及皮肤,故有人提出皮肤药物反应(cutaneous drug raciotns)一名。在所有皮肤和粘膜药物反应中,又以药疹(drug erupton)或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更为突出。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