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II型糖尿病> 糖尿病科普知识

精选回答(1)

姚学华 副主任医师 龙口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胃炎,肠炎,肺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问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心理护理等。

1、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也是最主要的方法。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为主,合理控制总热量,注意营养均衡。可以多吃苦瓜、洋葱、黑木耳、香菇、芹菜等有助于辅助降血糖的食物。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等。

2、运动治疗

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起到降糖作用,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体重、增强体质。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方案,可选择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登楼梯等运动方式。

3、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和注射制剂两大类。口服药物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等。注射制剂有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等。

4、血糖监测和心理护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监测血糖,并注意心理调节,避免引起血糖大幅波动。

5、其他

此外,还需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以免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出现严重并发症。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感染。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8-09-13 19:03

举报

医生回答(2)

姜文新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不佳导致的高血糖状态。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以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全身性、终身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糖代谢异常。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等。长期未控制的高血糖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肾病等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可以通过空腹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以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来诊断。必要时还可能需要进行肾脏、眼睛等方面的专项检查。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格列齐特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降糖药进行治疗。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和规律锻炼,以控制病情发展。

2024-02-20 05:05

举报

孙晓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不佳导致的高血糖状态。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以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全身性、终身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糖代谢异常。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等。长期未控制的高血糖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肾病等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可以通过空腹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以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来诊断。必要时还可能需要进行肾脏、眼睛等方面的专项检查。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格列齐特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降糖药进行治疗。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和规律锻炼,以控制病情发展。

2015-12-29 09:5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消渴)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血糖显著升高可以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久病还可引起血管与神经病变,从而造成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多脏器组织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寿命减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推荐医生更多

李翠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李桂娟 主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