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因

精选回答(2)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擅长: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血液科常见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热查因,血常规异常,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并发症的诊治。

提问

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1、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病毒感染后,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等,也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3、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白血病可能会导致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2023-07-25 03:18

举报

邹元 副主任医师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等。

提问

病因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较多,与药物作用、反射性作用、遗传等因素有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周围血中粒细胞的绝对值减少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随年龄而异,在足月新生儿为8×109/L,早产儿为6×109/L,生后1~2月低限为2.5×109/L,至1周岁其正常低限为1.5×109/L,此数值直至成人期皆作为正常的低限。成人及儿童的绝对值低于1.5×109/L,生后2周至1周岁婴儿的绝对值低于1×109/L时,即可诊断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019-05-25 17:51

举报

医生回答(1)

柴东东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白细胞减低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近期有过感染,时常染发,接触有毒有害的物品比如油漆、装修材料,新装修的家具等等。另外服用某些药物比如化疗药、治疗甲亢的药物等,其次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白细胞减低,建议结合情况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治疗。

2019-05-25 19:1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

甲亢,医学术语上指“甲状腺毒症”:是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导致的临床症状,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则仅限于甲状腺。是本身激素合成和分泌过度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甲亢是个器官免疫性的疾病,最常侵犯的是甲状腺、眼睛、少见的胫前粘液性浮肿等。甲亢的表现有,心慌、烦躁、多汗、手抖或者心率慢、乏力、怕冷、浮肿等症状。2013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甲亢的发病率为3.7%;平均每27人中,就有一名甲亢患者;20~40岁年龄段人群最多见,女性尤甚。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