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产科> 妇科> 内分泌失调> 如何治疗内分泌失调

精选回答(1)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及科研工作近2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

提问

治疗内分泌失调可以采取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针灸疗法等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稳定,促进激素平衡。适用于轻度内分泌失调,如经前期综合征等。
2.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雌孕激素替代疗法、抗雄激素药等。例如,对于更年期女性可使用复方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片孕酮片等。这些药物通过补充或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来改善症状,如月经不调、情绪波动等。适用于因激素失衡导致的症状明显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通常由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选取穴位进行刺激,如关元穴、气海穴等。针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不适,如失眠、焦虑等。适用于因情志因素或体质原因导致的内分泌失调,如围绝经期综合症等。
此外,应减少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支持,以辅助改善内分泌失调状况。

2024-09-02 10:4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经前期综合征 (黄体后期心境恶劣障碍,经前紧张症,晚黄体期焦虑症)

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国外有专家统计,大约85%的女性都会受到经前期症状的影响,其中有5%至10%的女性症状较严重。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主要分为躯体症状、精神症状和行为改变。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al syndrome,PMS)。但仍有学者突出有关情绪异常这方面的症状而提出“晚黄体期焦虑症(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LLPDD)这一命名作为PMS的一个分枝。

推荐医生更多

李兰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李文芬 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梁梅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李依俐 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王晓红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雷华江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