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 肿瘤医院> 肺癌靶向治疗机制

医生回答(1)

钮琴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肿瘤科

提问

肺癌靶向治疗的机制主要是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改变进行针对性地药物干预。如果患者在进行病理检查时发现存在敏感基因突变,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的靶向药抑制肿瘤生长。
1.EGFR-TKI: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含有敏感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但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2.IFNRI型受体拮抗剂:包括伊马替尼、舒格利单抗和达沙替尼等,主要用于晚期或转移性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3.ALT抑制剂:包括索拉非尼、阿昔替尼、瑞戈非尼以及仑伐替尼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多种酪氨酸激酶结构域,从而阻断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4.RAS抑制剂:如卡博替尼、瑞波非尼等,这些药物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Ras蛋白的功能来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且还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依维莫司等,该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发挥抗癌作用。
6.其他:还可能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1、甲磺酸奥希替尼片等多种药物,均可用于肺癌的靶向治疗。
临床上对于不同的肺癌类型,使用的靶向药物并不相同,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诊明确分期并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此外,部分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4-01-09 16:2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