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口腔科> 草莓舌> 小孩草莓舌是什么原因

医生回答(1)

孙卓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小孩草莓舌可能是维生素B族缺乏、长期发热、猩红热、传染性红斑、药物副作用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维生素B族缺乏
维生素B族是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重要辅酶成分,当其缺乏时会影响细胞能量代谢,导致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出现草莓舌。可通过口服维生素B复合制剂进行补充,如维生素B片等。
2.长期发热
长期发热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从而引起淋巴组织增生肥大,使舌头表面呈现颗粒状或红色小点点的情况。针对长期发热需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并针对性处理。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病毒感染则需要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
3.猩红热
猩红热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会引起全身广泛性皮疹,包括口腔内炎症反应,表现为草莓舌。确诊猩红热后通常采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氨苄西林钠舒巴坦匹酯片等。
4.传染性红斑
传染性红斑是由细小病毒B19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由于病毒侵袭血液系统,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此时会出现草莓舌的现象。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注意休息即可。
5.药物副作用
药物副作用是指患者在正常剂量下服用某些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这些药物可能通过抑制免疫应答或干扰细胞代谢过程来影响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和修复,进而导致草莓舌的发生。对于药物引起的草莓舌,首先需要停用可能导致此现象的药物,然后观察是否有所改善。如果停药后草莓舌仍未消失,则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患儿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疾病的恢复。同时,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调理,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摄入。

2024-03-04 00:5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乳结泰胶囊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止痛。用于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所致乳房肿块胀痛,触痛,胸肋胀闷,烦躁易怒,舌质偏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或弦涩;乳腺增生症见上述证候者。

复合维生素B片

维生素类药。用于营养不良厌食脚气病、癞皮病及因缺乏维生素B类所致的各种疾患的辅助治疗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

头孢克肟颗粒(达力芬)

对链球菌属(肠球菌除外),肺炎球菌,淋球菌、卡他布兰汉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流感杆菌中头孢克肟敏感菌引起的以下感染有效。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感染时)、慢性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继发感染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淋球菌性尿道炎胆囊炎、胆管炎,猩红热;中耳炎、副鼻窦炎。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