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大便失禁> 小儿大便失禁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林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小儿大便失禁可能是由脑瘫、先天性巨结肠症、脊髓损伤、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全、直肠脱垂等疾病因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1.脑瘫
脑瘫是指大脑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排便反射异常,进而引起大便失禁。针对脑瘫患者的大便失禁,可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通过定期训练来改善盆底肌肉的功能和控制能力。
2.先天性巨结肠症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由于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减少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甚至消失,近端结肠代偿性肥厚、扩张以至巨结肠的一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病变肠管失去正常蠕动功能,当粪便积存于狭窄部以上时,就会出现便秘、腹胀等现象,长期如此会导致大便失禁的发生。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主要方法,如回盲部切除术、结肠次全切除吻合术等。
3.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由外部力量作用于脊柱,导致脊髓组织受损,影响信息传递给大脑,从而导致大小便失控的情况发生。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可以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来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的症状,常用药物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4.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全
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全是由于胎儿时期肛门直肠发育异常所致,在出生时可能没有完全闭合,导致大便无法有效控制。轻度的肛门括约肌松弛可以通过提肛运动来加强肛门括约肌的力量,严重者则需要考虑手术修复,例如括约肌成形术。
5.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多由长期便秘、腹泻、负重等原因引起腹压增高,使盆底肌肉和筋膜薄弱,导致直肠黏膜下层组织从肛门脱出。直肠黏膜下层组织反复脱出会导致局部炎症水肿,进一步加重肛门括约肌功能减退,最终导致大便失禁。对于直肠脱垂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硬化剂注射治疗,如消痔灵注射液、5%苯酚植物油溶液等,将药物注入到脱垂部位周围,使其产生无菌性坏死和纤维化,达到固定脱垂黏膜的效果。
建议关注患儿的饮食习惯和排便规律,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的排便时间。必要时,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如神经系统评估、直肠指诊以及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4-03-02 17:0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