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待分诊> 十个月宝宝血常规血小板高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王子墨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十个月宝宝血常规血小板高可能是遗传性血小板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性血小板增多症
遗传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造血干细胞分化异常,引起血小板持续增高的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持续高于正常范围。对于遗传性血小板增多症引起的血小板偏高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双嘧达莫片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2.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血液淋巴组织恶性肿瘤,其特征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可伴有贫血、出血倾向和神经系统损害。该疾病会导致免疫球蛋白IgM水平升高,进而影响血小板功能,使其处于较高的状态。针对巨球蛋白血症所致血小板偏高的现象,通常需要通过化疗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如环磷酰胺注射液、美法仑片等。
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异常增殖为特点的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造血功能旺盛,使血小板数量增加。对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所诱发的血小板偏高,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羟基脲片、注射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等药物进行治疗。
4.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由C-ABL激酶基因突变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大量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的过度增生,导致外周血液中成熟细胞减少,但未成熟的细胞却不断产生,从而出现血小板偏高的现象。如果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则需要配合医生通过靶向治疗的方法来改善病情,比如可以遵照医生的叮嘱服用吉瑞替尼片、达沙替尼片等药物进行针对性处理。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较为复杂的血液系统疾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不能正常制造出足够的血细胞,身体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可能会促使血小板反应性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拉罗司分散片、芦可替尼胶囊等药物进行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所有疾病都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偏高,因此建议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必要的进一步检查,例如血凝功能检测、JAK2基因检测等,以评估病情进展。同时,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皮肤是否有瘀斑、瘀点,以及是否存在鼻腔出血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4-03-28 17:1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磷酸芦可替尼片

用于中危或高危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亦称为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PV-MF)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ET-MF)的成年患者,治疗相关疾病相关脾肿大或疾病相关症状。

苯丁酸氮芥片

霍奇金病,数种非霍奇金病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晚期卵巢腺癌。本品对于部分乳腺癌病人也有明显的疗效。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成人患者。用于以下适应症的安全有效性信息主要来自国外研究资料,中国人群数据有限:1.用于治疗成人复发的或难治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2.用于治疗嗜酸细胞过多综合症(HES)和/或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伴有FIP1L1-PDGFRα融合激酶的成年患者。3.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MDS/MPD)伴有血小板衍生生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