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痰饮>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区别

医生回答(1)

王子墨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区别在于病因、病程、症状、舌脉以及治疗原则。
1.病因
痰饮由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所致;悬饮多因肺气郁滞、通调失职,导致津液运行不畅而形成积聚于胸胁部位的疾患;溢饮是由于外感风寒、饮食不当等原因导致体内水湿停留,泛溢肌肤所引起的疾病;支饮则主要是因为脏腑功能失调,如肺失宣降、脾不运化等,使水湿停滞而成。
2.病程
痰饮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悬饮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发热、黄疸等症状,病程较短;溢饮主要表现为水肿、尿少、体重增加,病程相对较长;支饮则以呼吸急促、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病程较短。
3.症状
痰饮可见咳嗽、咯白稀痰、喘息不得平卧、心悸、头眩、苔白滑、脉弦滑等;悬饮则常见胸痛、咳喘不能平卧、夜间加剧、痰多呈稠黏色白、口渴欲饮水、舌苔白腻、脉弦紧或结代等;溢饮可见肢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闷、咳喘、恶寒无汗、苔白厚腻、脉浮紧等;支饮则可见呼吸困难、咳嗽、咳白色泡沫状痰、胸闷、口唇发绀、舌苔白腻、脉沉细数等。
4.舌脉
痰饮的舌象为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濡缓;悬饮的舌象为舌质紫暗,舌体胖大,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涩;溢饮的舌象为舌苔白滑,脉弦滑;支饮的舌象为舌苔白滑,脉弦滑。
5.治疗原则
痰饮的治疗原则为温阳化饮;悬饮的治疗原则为攻逐水饮,佐以健牌;溢饮的治疗原则为祛邪散饮,兼以扶正;支饮的治疗原则为温阳利水。
针对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病症,在临床上应强调个体化诊治,同时需注意遵循医嘱进行药物调理。

2024-03-08 09:0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