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治疗
补充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治疗
a******W 2022-04-01 21:3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可以通过抗血小板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血糖控制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措施来降低再发风险。
1.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来减少血液凝固,从而降低再次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2.降压治疗
降压治疗可以减轻高血压对脑血管壁的压力,改善脑部供血情况,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等,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控制血压水平。
3.降脂治疗
降脂治疗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是常用的降脂药,在医师指导下长期坚持使用效果更佳。
4.血糖控制
血糖控制能防止高血糖导致的微血管病变,减少神经细胞损伤,保护大脑功能。通过饮食调整和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来管理血糖。目标为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2小时小于8.0 mmol/L。
5.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直接去除颈部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方法,恢复颈动脉通畅,改善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该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在X线引导下进行,旨在移除受损的颈动脉内膜,恢复正常血流。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4-01-21 15:0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脑梗死发病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MRI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
蚓激酶肠溶胶囊
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使过高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凝集率降低,改善症状并防止病情发展。
乐脉颗粒
行气活血,化瘀通脉。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头痛、眩晕、胸痛、心悸;冠心病心绞痛、多发性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西洛他唑片
适用于治疗由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症。本品能改善肢体缺血所引起的慢性溃疡、疼痛、发冷及间歇跛行,并可用作上述疾病外科治疗(如血管成形术、血管移植术、交感神经切除术)后的补充治疗以缓解症状。
瑞格列奈片
用于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患者。瑞格列奈片可与二甲双胍合同。与各自单独使用相比,二者合用对控制血糖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