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骨质破坏> 溶骨性骨质破坏是什么意思

溶骨性骨质破坏是什么意思

发病时间:不清楚

补充说明:溶骨性骨质破坏是什么意思

2022-03-15 17:3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王伟 副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颈椎病等脊柱相关疾病!

提问

溶骨性骨质破坏是指由于病理因素导致正常骨结构的破坏,骨的吸收和消失,骨结构的消失,以及正常骨结构部分骨量的丢失,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
常见原因包括急性损伤、长期炎症刺激、局部缺血性改变、感染、肿瘤和全身代谢性疾病,容易导致骨代谢异常、骨吸收和骨溶解。例如,急性损伤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破坏,而骨损伤会导致相应的骨溶解,但这种情况的面积不是很大,骨折损伤部位只会发生少量骨溶解,一般经过治疗和恢复后可以很好地愈合。肿瘤的溶骨性破坏是由于肿瘤侵入骨,破坏骨并引起骨吸收。原来的位置被肿瘤组织取代,导致病理变化。需要进一步检查,如局部磁共振、碱性磷酸酶和肿瘤标志物。溶骨性骨质破坏通常伴有明显的疼痛。可以使用洛非那定等止痛药。如果是脊柱的恶性肿瘤,需要戴支架来保护,防止截瘫。如果是四肢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破坏,有早期手术和及时手术的机会。如果不可能做手术,就需要预防病理性骨折。
患者如果是因为骨肿瘤导致骨溶解,应在相关范围内进行截骨术或截肢,或关节置换术等,以恢复功能。如果全身不规则骨发生骨溶解,如颅骨、面骨、骨盆、脊柱等,本病的治疗方案是采用局部相应的植骨或假体植入,但效果并不准确。如果骨溶解是由感染引起的,那么常见的骨髓炎和骨结核是骨特异性感染,需要清除病变。根据骨缺损的范围和大小,采用骨移植治疗。

2022-03-31 11:0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