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溶血> 为防止采集血液标本时溶血应采取哪些措施及其溶血原因

为防止采集血液标本时溶血应采取哪些措施及其溶血原因

发病时间:不清楚

为防止采集血液标本时溶血应采取哪些措施及其溶血原因

补充说明:为防止采集血液标本时溶血应采取哪些措施及其溶血原因

a******W 2022-04-02 19:25

溶血 溶血性贫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 凝血功能障碍 血友病 缺陷 恶心呕吐 损伤 出血 出血倾向 溶血现象 发热 头痛 氨甲环酸 泼尼松 氢化可的松 维生素K 尿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 毛细血管 动脉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刘新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采集血液标本时溶血可能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溶血、采血部位选择不当、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存在溶血性贫血病史、患者存在免疫系统疾病等。该情况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严重时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需及时处理并就医。
1.操作不当引起的溶血
由于抽血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机械损伤导致红细胞破裂,当红细胞大量破坏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即可引起急性溶血。因此,在采集血液标本时要轻柔缓慢地插入针头以减少对血管壁的摩擦和压力。
2.采血部位选择不当
如果采血部位选择错误可能导致局部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从而诱发溶血反应的发生。正确的采血部位选择可以降低发生溶血的风险。例如,对于外周静脉采血可选择肘正中静脉、颈外静脉等;对于动脉采血则需选择股动脉、桡动脉等。
3.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异常
若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此时凝血因子缺乏,易导致出血倾向,同时也会延长凝血时间,使血液无法及时凝固而出现溶血现象。针对此类患者的处理包括补充缺失的凝血因子以及使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如维生素K、氨甲环酸等。
4.患者存在溶血性贫血病史
既往有溶血性贫血病史的患者其红细胞膜可能存在缺陷,受到轻微刺激就可能发生破裂,进而导致溶血。这类患者需要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溶血的因素,如某些食物或药物,并定期监测血液指标。
5.患者存在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会导致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这些抗体会攻击并破坏自身的红细胞,从而引起溶血。对于这类患者,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氢化可的松等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应答。
建议关注抽取血液标本后是否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必要时进行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以及溶血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2024-03-16 15:2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