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

医生回答(1)

于嘉联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神经内科

提问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可采取颅内压控制、抗纤溶治疗、抗高血压治疗、脑血管造影术、去骨瓣减压术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颅内压控制
颅内压控制包括使用降低颅内压药物如、甘露醇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会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力增高,通过降低颅内压可减轻脑组织损伤并预防进一步损害。
2.抗纤溶治疗
抗纤溶治疗通常采用氨甲苯酸、注射用血凝酶等止血药物,旨在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由于血液刺激,易导致脑水肿及脑血管痉挛,进而引起脑缺氧和脑梗死。抗纤溶治疗有助于稳定病情,防止病情恶化。
3.抗高血压治疗
抗高血压治疗涉及使用降血压药如硝普钠、尼卡地平等来平稳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剧烈的血压波动会加重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状态。通过平稳控制血压,可以缓解这些病理生理过程带来的不良影响。
4.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介入放射学技术,在局部麻醉下将特制导管插入颈动脉或椎动脉,然后注入染料使脑血管显像。该检查能够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对指导后续治疗有重要意义。对于疑似或确诊为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应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后再决定是否行此操作。
5.去骨瓣减压术
去骨瓣减压术是在全麻下切除一块颅骨以降低颅内压力的一种手术方式。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而去骨瓣减压术是降低颅内压的有效手段之一。但须注意术后感染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功能变化是管理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定期复查头颅CT扫描,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再出血或其他并发状况。

2024-03-26 03:4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