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肤性病科> 性病科> 性疾病> 10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防治方法

10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防治方法

发病时间:不清楚

10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防治方法

补充说明:10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防治方法

a******W 2022-05-08 21:21

性疾病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柏谦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性病科

提问

临床上并没有10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的说法。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

1、呼吸道传播

呼吸道传播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通过空气或者呼吸道的途径进入易感者的体内,从而引起疾病的传播。呼吸道传播的防治原则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消化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通过污染食物、水源或者生活接触,从而引起易感者的感染。消化道传播的防治原则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的食物或者饮用不洁的水。

3、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接触患者的皮肤、黏膜、体液、血液等途径,从而引起易感者感染的传播。接触传播的防治原则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4、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指病原体从献血者的血液中直接进入到受血者的血液中,从而引起易感者的感染。血液传播的防治原则是避免血液制品的传播。

5、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性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包括直接性接触和间接性接触,如通过性生活、间接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

6、母婴垂直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在子宫内通过胎盘、产道等途径传播给胎儿,从而引起胎儿的感染。母婴垂直传播的防治原则是在怀孕期间,特别是在怀孕早期,要注意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如药物、放射线等,同时要注意避免病毒感染,如避免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

综上所述,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如果需要出门,建议佩戴口罩,以免出现感染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2-05-09 01:2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