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中暑> 中暑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中暑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暑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补充说明:中暑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a******W 2022-05-11 18:41

中暑 脱水 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 葡萄糖 藿香正气水 十滴水 皮肤 头部 腋下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费联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神经内科

提问

中暑的病因与长时间高温暴露、高温环境作业、汗腺功能障碍、体质虚弱、脱水等有关,这些因素导致身体无法有效散热,引起体温升高。针对中暑的治疗需要立即降低体温,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1.长时间高温暴露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进而引起身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的情况发生。当机体不能有效地控制核心温度时,就会出现中暑。此类患者应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停留过久,可通过使用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方式来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2.高温环境作业
高温环境作业时,人体为了保持正常体温需要通过出汗的方式散热,此时如果湿度较高则不利于汗液蒸发,导致散热受阻,从而引起中暑的发生。对于这类人群,在高温天气下工作时应注意适当休息,补充水分并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
3.汗腺功能障碍
汗腺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排汗不畅,影响体内热量散发,使体温上升,从而易发生中暑。针对此原因引起的中暑,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药物进行治疗,以促进汗腺分泌。
4.体质虚弱
体质较弱的人群由于基础代谢率低,无法有效调节体温,因此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发生中暑。对于体质较弱者,建议采取轻度运动如散步,有助于提高身体耐受高温的能力。
5.脱水
脱水是指体内的水分丢失过多,导致电解质失衡和血容量减少,从而使散热能力下降,容易诱发中暑。补充电解质是关键,可以口服含盐溶液或到医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
中暑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和临床表现,避免进一步发展为重度中暑。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开具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敷于头部或腋下,以及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2024-02-24 19:1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