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精神障碍> 血管性认知缺损痴呆症

医生回答(2)

李茂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血管性认知缺损痴呆症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引起的认知障碍性疾病。
血管性认知缺损痴呆症是由于反复多次的脑梗死或其他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大脑皮质萎缩和神经元丢失,影响了大脑的信息处理和记忆功能。这些病变可能导致局部脑血流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生化和生理变化,如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自由基损伤等,最终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该疾病的典型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患者可能经历情绪波动、行为改变、人格异质等问题。
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头部MRI以评估脑部结构异常,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显示脑代谢情况,血液检测可排除其他潜在原因。此外,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神经系统体检和心理评估。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比如丁苯酞软胶囊、奥拉西坦胶囊等;同时配合针灸疗法和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受损的功能。
患者应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保持均衡饮食并定期参加社交活动,以维持身心健康。

2024-02-16 13:24

举报

吴萍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主要包括:早期症状、局限性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以及痴呆症状。
1.早期症状 潜伏期较长,一般不易被早期发现也不被重视。可分为两种障碍:
(1)脑衰弱综合征:据 ICD-10的分类,称为器质性情绪不稳定(衰弱)障碍(ICD-10,1992)。
此种精神障碍可作为最早期的症状出现,发生在脑动脉硬化的无症状期,常伴情感脆弱、焦虑不安和抑郁情绪。往往被误诊为神经衰弱。持续时间较长,甚至长达数年之久。在TIA发作之后,症状会逐渐加重,此时期仍无明显的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衰弱综合征也可以在脑卒中发作的康复阶段,较长期的,时轻时重的存在于脑血管病的全病程中。

2014-07-26 20:5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