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内斜A征
补充说明:内斜A征
a******W 2014-07-27 11:2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内斜A征是指内斜视的症状,可能伴随复视、弱视、瞳孔异常或眼震颤。这些症状可能表明眼部肌肉功能失调或神经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内斜视
内斜视通常由双眼屈光不正或神经肌肉功能失调导致的眼位偏斜所致。当一只眼睛注视物体时,另一只眼睛会向内移动,形成内斜视。内斜视主要表现为眼球内转和外展受限,可能伴有头痛、眩晕等症状。
2.复视
复视可能是由于大脑视觉中枢处理来自两只眼睛的信息出现障碍所引起的。内斜视会导致双眼影像重叠不佳,从而产生复视现象。复视可伴随有双影、视力模糊等症状,在看近距离物体时尤为明显。
3.弱视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未正确使用视觉系统而引起的视力减退。内斜视可能导致黄斑长期抑制,进而影响视觉发育,诱发弱视。患者可能会发现单眼视力下降,且无法通过眼镜矫正。
4.瞳孔异常
瞳孔异常包括瞳孔散大、缩小等,可能与神经系统损伤有关。内斜视若为先天性,则可能伴随先天性瞳孔异常。瞳孔大小变化可能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睛的程度,进一步影响视力。
5.眼震颤
眼震颤是指眼睛快速摆动的现象,可能与脑干或小脑的功能障碍有关。内斜视会引起眼部肌肉张力失衡,导致眼震颤的发生。眼震颤通常表现为眼睛来回摆动,有时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针对内斜A征的症状,建议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如视力测试、裂隙灯检查以及检眼镜检查。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安排斜视角测量、眼肌运动功能评估等专项检查。治疗措施主要包括配戴眼镜矫正、屈光手术调整视力,以及斜视手术纠正眼位。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用眼,以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4-01-29 00:2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一)发病原因 A-V 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 (二)发病机制 形成A-V征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8个方面: 1.水平肌肉的原因:Urist认为A-V征的形成与内、外直肌在向上、下方注视时的强弱差异有关。在生理状态下,当双眼向上方注视时,分开作用
2014-07-27 11:20
举报向医生提问
A型内斜视(A-esotropia):又称内斜A征(esotropia A sign)、内斜A现象(esotropia Aphenomenon)、A-内斜、集合性斜视A综合征(convergent strabismus A syndrome),即向正上看时内斜度数增大,而向正下看时内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看远及看近时内斜度几乎相等,向内下方转眼时可有上斜肌功能过强,内收眼位时眼球内陷。患者可有下颌上抬表现。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 A-V 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 (二)发病机制 形成A-V征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8个方面: 1.水平肌肉的原因 Urist认为A-V征的形成与内、外直肌在向上、下方注视时的强弱差异有关。在生理状态下,当双眼向上方注视时,分开作用有轻度增加(<15△),向下方注视时,集合(辐辏)作用有轻度增加(<10△),但都不超过正常限度。上述生理性差异是由于外直肌与内直肌作用不同的结果,一般认为V现象是因生理差异过大,而A现象则是因生理差异过小所致。也就是说,V-外斜视是由于外直肌作用过强,V-内斜视是由于内直肌作用过强,A-外斜视是由于内直肌力量不足,A-内斜视是由于外直肌力量不足造成的。总之,V征是由于水平肌肉过强造成的,而A征是由于水平肌肉力量不足造成的。 2.斜肌的原因 Jampolsky认为上、下斜肌的强弱是形成A-V征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斜肌的次要作用使眼球外转,所以当下斜肌力量过强时,可致V现象;而下斜肌的力量不足时,则致A现象;上斜肌力量过强而致A现象;上斜肌力量不足则致V现象。总之,向正上方注视时水平斜度加大者,为下斜肌的原因所致,而向下方注视时水平斜度加大者,为上斜肌的原因所致。von Noorden认为斜肌功能异常是A-V综合征较常见原因,有斜肌功能异常的A-V综合征常引起旋转性斜视。由斜肌功能异常的A-V综合征产生旋转性斜视,以水平肌止端倾斜矫正后,其旋转斜视不能矫正。而这种旋转斜视用眼底照相检查证实。 3.上、下直肌的原因 Brown认为上、下直肌的功能强弱是形成A-V征的一个原因,由于这两条肌肉均有使眼球内转的次要作用,所以当上直肌力量过强时,可致A现象;而上直肌力量较弱时则致V现象;下直肌力量较强时,可致V现象;下直肌力量较弱致A现象。总之,向正上方注视时水平斜度差异大者,为上直肌的原因所致,而向正下方注视时水平斜度差异大者为下直肌的原因所致。 4.水平-垂直直肌的原因 持此种意见的人认为A-V征是由于水平和垂直作用的肌肉均有异常造成的,并非单独由某一种肌肉的异常所致。一部分患者可能主要为水平肌肉的过强或过弱、导致垂直肌肉的继发性改变所致;而另一些患者可能主要为垂直肌肉功能的过强或过弱,导致水平肌肉的继发性改变,或水平和垂直肌肉功能均有改变始形成A-V征。 5.解剖方面的原因 (1)A-V征与面容形状有关:如蒙古人样面容(外眦部上移)可造成A-内斜及V-外斜;而反蒙古人样(高加索人)面容(外眦部无移位或稍下移),可造成A-外斜及V-内斜。 (2)筋膜异常:如Brown上斜肌鞘综合征常合并V-外斜,此乃由于上斜肌鞘缺乏弹性,致使上转时发生强制性外展。在Johnson粘连综合征,亦可产生垂直转动时的机械性集散现象。 (3)肌肉附着点异常:有人认为有些V现象患者的内直肌腱的附着位比正常者高,外直肌腱的附着位则较正常为低。另外附着点的前移或后移,亦可造成A-V征。 6.神经支配原因 临床上A-V征单纯由解剖因素所致者较少见,但由于麻痹因素所致则较多见。因为从A-V征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同时伴有垂直非共同性斜视的亚型水平性斜视,也就是说无论水平斜度或垂直斜度占主要,均合并有肌肉过强或过弱的不平衡现象。垂直直肌和斜肌哪种占主要尚无定论,水平肌和垂直肌均有作用,但二者谁最重要亦无法解释清楚,垂直肌具有神经冲动和机械两方面的作用,而水平肌在肌肉过强或过弱时可能更为突出。 此外,还有生理性V现象,即在原眼位无斜视的情况下,向上注视时,可以产生外斜(可达17△之多),向下注视时,可以产生A现象(可达5△之多),这可能与神经支配因素有关。 7.辐辏和融合功能异常的原因 当向下方注视,不能保持融合时,可以产生A现象;当向上方注视不能保持融合时,可以产生V现象,此种情况,在间歇性外斜常见。 8.遗传因素 文献中有关A-V征的遗传因素报道较少,我国曾报道一家系5代11例V-外斜视的病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仅手术1例先证者,术中未见眼外肌附着异常。 总之,在上述诸多因素中,不能用一简单病因解释全部病例的发病机制,但主要是眼外肌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眼科
左旋多巴片
用于儿童、青少年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及斜视性弱视患者。
天麻钩藤颗粒
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等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
铁皮枫斗颗粒
益气养阴,养胃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干咳,口燥咽干,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大便干结,神疲乏力,腰膝酸软。
银杏叶提取物片
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中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4、末梢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