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肿瘤科> 恶性淋巴瘤> 纵隔帕-斯病

医生回答(2)

郑越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纵隔帕-斯病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累及纵隔淋巴结的慢性炎症,通常需要抗结核治疗。
纵隔帕-斯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结核分枝杆菌侵入纵隔淋巴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和干酪样变性。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发热、盗汗、乏力等症状,还可能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
该病可通过胸部X线、CT扫描、痰液培养以及PPD试验来确诊。其中,CT扫描可显示肺部病变情况,而PPD试验则可用于检测是否存在结核菌素反应。该病通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治疗需遵循早期、规律、全程和适量的原则。
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促进身体恢复。此外,还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024-01-07 15:09

举报

林歆悦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1.治疗常规 HD一般按临床分期采用化疗和放射治疗。
(1)ⅠA和ⅡA期首选放射治疗(次全淋巴结照射或区域照射)。
(2)ⅠB、ⅡB和ⅢA期首选全淋巴结照射。
(3)ⅢB期和LD亚型首选化疗,以后可酌情进行放射治疗。
(4)纵隔大肿块(横径1/3胸腔横径)应先作化疗2周期,肿物缩小后再放疗。
(5)Ⅳ期病人以化疗为主,目前为多数学者接受的治疗方案。
①剂量:每4~6周40~44Gy。
②照射野:次全淋巴结(STLI)照射膈上病变采用斗篷野和全肋形野照射,膈下病变采用倒丫野和斗篷野。全淋巴结(TLI)照射即斗篷野加倒丫野。
③儿童患者由于处于发育期:为了防止放射引起的发育障碍,放疗剂量应适当降低,照射野也适当限制,如改为局部扩大野。
根据不同年龄剂量调整如下:5岁 20Gy,5~10岁 25Gy,11~15岁 30Gy。早期HD通过照射可取得良好根治性效果。近年来对于早期霍奇金病由于治愈率高和减少第2原发癌的发生,治疗趋向保守。适当病例可以进行区域性照射加化疗,远期结果和全淋巴结照射相同。
2.化学治疗 随着新药的增多,特别是近20年来联合化疗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HD的化疗效果已有明显提高。
约75%~80%的HD病人通过MOPP治疗可达完全缓解,约60%~65%的病人可得治愈。ABVD作为与MOPP不交叉耐药的补充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MOPP的疗效。
经多年的临床研究,ABVD方案对男性生殖细胞的抑制较MOPP轻,为暂时性;第2原发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很少。进一步研究,意大利学者比较了半程MOPP加半程ABVD即MA/MA比全程MOPP加全程ABVD,即MM/AA的结果,完全缓解率均为90%,5年无病生存率前者为78%,后者为72%,也无显著区别。
取消了达卡巴嗪(氮烯咪胺),多柔比星(阿霉素)剂量加到35mg/m2,给药方法也有一定改善,通过170例7年随访说明:①完全缓解率84%,②7年生存率80%,③7年无病生存率65%,与MOPP-ABVD无明显区别,但病人耐受性较好。欧洲新设计的CHLVPP/EVA方案:苯丁酸氮芥(瘤可宁)6mg/m2口服,丙卡巴肼(甲基苄肼)90mg/m2口服,龙50mg口服,第1~7天;VP-16 75~100mg/m2,口服,第1~5天;长春新碱1.4mg/m2静脉注射,第1天;长春碱6mg/m2和多柔比星(阿霉素)50mg/m2静脉注射,第8天。通过701例5年随访说明:5年生存率92%,5年无病生存率85%,但病人发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MDS的相对较少。

2014-07-28 18: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