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肿瘤科> 淋巴管瘤> 眼眶淋巴管瘤

医生回答(2)

罗李赞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眼眶淋巴管瘤需要通过超声波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
眼眶淋巴管瘤主要是由胚胎期眼周淋巴管发育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超声波检查可显示其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而CT或MRI则能够更清晰地观察病变形态和对邻近结构的影响。
此外,对于恶性肿瘤的眼部转移,如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可能需要眼科医生进行眼部活检以确定具体类型。
在诊断眼眶淋巴管瘤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眼球压力增大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2024-01-29 03:16

举报

罗成志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1、治疗
淋巴管瘤需根据病变位置、范围、正常重要功能结构侵犯情况和组织学类型来确定治疗方案。
对于局限眼球表面或穹隆部结膜下的囊性病变,如果外观不可接受,可以手术切除,相对容易,以手术切除为宜。弥漫性范围较大,甚至侵犯全结膜的非囊性淋巴管瘤可采取冷冻、激光(二氧化碳激光,YAG激光)照射。但常遗留瘢痕,且易复发。广泛的结膜下病变手术切除同样存在结膜粘连和复发问题。病变主要位于眼睑或侵及眼睑周围及眼眶浅层,因其增长缓慢,上睑尚未遮盖瞳孔区,不影响视力和眼眶发育,且上睑提肌功能尚正常者,可缓期治疗,待进入学龄期后再予以手术切除。手术切除量以不影响上睑提肌和不形成眼睑畸形为度。必要时与颌面外科医生协作,尽量多的切除病变。手术床存在开放的淋巴管,应减少电凝或冷冻,以免形成过多的瘢痕组织,眼睑硬固,影响功能和外观。术后可能渗漏淋巴液于手术床,穿刺及加压包扎后愈合良好。利用二氧化碳激光切除病变,可防止出血和发生淋巴液瘘,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仅仅限于眶内的淋巴管瘤,较为少见。一般多合并眼睑和(或)结膜侵犯。眶内淋巴管瘤多含有小静脉成分,此种肿瘤虽然也缺乏囊膜,常与周围结构粘连,与眼表面淋巴管瘤比较,相对局限化,外科切除较为容易,且复发也较少见。眶内血管淋巴管瘤常有出血,引起突然的眶压增高,甚至视力丧失,应急症手术切除,抢救及时,预后较好。在手术过程应使解剖层面清楚,保护上睑提肌,眼外肌及其供应神经和视神经,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2014-07-30 10:5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