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伤寒与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甲、乙、丙等嗜热菌株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水、食物传播,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及肝脾肿大等。
伤寒与副伤寒由特定的细菌感染引起,这些细菌侵入人体后,在消化道繁殖并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各处。它们产生的内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发热中枢兴奋性增高,进而引发持续高热的症状。伤寒与副伤寒的主要症状包括持续高热、头痛、呕吐、腹泻或便秘以及脾脏肿大。其中,持续高热是由于病原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所致;头痛则源于颅内压增高;呕吐可能是胃黏膜受到损伤的结果;而腹泻或便秘可能与肠功能紊乱有关;脾脏肿大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脾脏充血水肿所致。
针对伤寒与副伤寒的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便常规加潜血试验、肥达氏反应、特异性核酸检测、特异性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查等项目。其中,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可见粒细胞增生低下,以中毒颗粒为主;便常规加潜血试验可发现白细胞增多并伴有红细胞存在;肥达氏反应有助于辅助诊断;特异性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检测病原体DNA或蛋白质成分来确诊;特异性抗体检测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水平来判断是否曾经感染过该病原体;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受累。治疗伤寒与副伤寒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如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或者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对于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隔离,并给予补液、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
患者在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影响病情恢复。饮食上需注意清淡易消化,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交叉感染。

2024-02-12 10:17

举报

医生回答(1)

杨影枫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治疗与护理:抗生素治疗,现在多使用第三代头孢霉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护理方面:患儿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病儿的消耗,热退以后适当逐渐增加活动量.饮食以营养丰富,少渣易消化的低脂肪食物为宜,如豆浆,牛奶,肉汤,蛋汤,米粥,软面条,豆制品,忌食生硬食物,以预防并发肠穿孔或肠出血.高热时用物理降温,头部冷敷,枕冰袋,不宜大量使用退热剂,以免大量出汗引起患儿虚脱.注意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可用温水擦洗皮肤,用淡盐水漱口.
预防:一,控制传染源,病人应早期诊断,及时隔离治疗以减少传播.二,切断传染途径,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性措施.应切实抓好粪便管理,水源管理,饮食卫生管理及消灭苍蝇,蟑螂等工作,广泛开展卫生宣教,养成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的良好习惯.三,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地区应进行预防接种.

2014-07-31 17:5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本病分布中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脉缓、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伤寒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显著。副伤寒,分别由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它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与伤寒相同。

推荐医生更多

李群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刘跃建 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李勇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李邦良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张春雨 主任医师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

王辉 主任医师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