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待分诊> 炎症性肠道疾病及其伴发的葡萄膜炎

医生回答(2)

朱子强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炎症性肠道疾病及其伴发的葡萄膜炎可能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暴露、免疫异常、微生物感染或食物不耐受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通过家族史和基因突变影响炎症性肠病的发生。特定基因如NOD2、ATP敏感钾通道(KCNJ11)等与IBD相关,进而导致结肠和小肠出现慢性炎症。针对遗传易感性的治疗主要是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摄入量,例如乳制品中的酪蛋白。
2.环境因素暴露
环境因素暴露包括生活方式、化学物质接触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从而增加患炎症性肠病的风险。减少环境因素暴露是预防IBD的重要手段之一,可通过使用低过敏原配方奶粉减轻症状。
3.免疫异常
免疫异常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过度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这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或其他未知原因引起的。对于免疫异常所致的炎症性肠病,可以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如氢化可的松、等。
4.微生物感染
微生物感染如艰难梭菌、志贺氏菌等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受损,促进炎症性肠病的发展。抗生素治疗是针对微生物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常用药物有万古霉素、甲硝唑等。
5.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指的是身体无法正确消化某些食物成分,长期下来可能会引起肠道炎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已知引起不适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有助于缓解症状。
建议定期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以及乙状结肠镜检以监测病情变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已知的致敏源,如花粉、宠物毛发等。

2024-01-22 15:07

举报

李周岚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全身病变的治疗炎症性肠道疾病的肠道病变一般用糖皮质激素或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严重者可选用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环孢素、麦考酚酸酯、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或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等治疗。由于肠道病变引起的吸收障碍,患者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营养障碍,在治疗中应注意纠正。对于严重而又顽固的肠道病变,可考虑手术切除受累的肠管。

2014-07-31 19:4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