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眼科> 青光眼> 洋地黄中毒的解救

医生回答(2)

黄窦窦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洋地黄中毒的解救可以通过电复律、镁盐注射、普鲁卡因注射、阿托品注射、利多卡因注射等方法来进行。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避免潜在风险。
1.电复律
通过使用一种特殊的设备对心脏进行电击,使心律恢复正常。此方法能够迅速终止异常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从而减轻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脏毒性。
2.镁盐注射
镁盐注射是将镁离子溶液快速静脉滴注至体内,通常在数分钟内完成。洋地黄中毒时会引起心肌细胞膜内外的钠-钾-ATP酶活性降低,导致心肌细胞内的Na+浓度升高,诱发心律失常。镁盐可竞争性抑制钠-钾-ATP酶,促进其活性恢复,有助于纠正洋地黄引起的电解质紊乱,预防和治疗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
3.普鲁卡因注射
普鲁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肌肉注射方式给予患者治疗。普鲁卡因具有阻断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能有效减少心肌细胞受到洋地黄类药物的刺激而发生兴奋性增高现象;同时还可以缓解由洋地黄中毒引发的心悸、胸闷等症状。
4.阿托品注射
阿托品注射通过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来减慢心率,改善窦房结功能,一般为静脉推注。洋地黄中毒会导致心率加快,出现心悸的症状,此时应用阿托品可以对抗洋地黄的正性频率作用,缓解心悸。
5.利多卡因注射
利多卡因注射通过提高浦肯野纤维系统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增强心肌收缩力,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洋地黄中毒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利多卡因可以稳定心律,防止进一步恶化。
在处理洋地黄中毒时,应立即停用洋地黄并监测心律和电解质水平。此外,建议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加重。

2024-02-01 11:22

举报

姚莉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您好;一般对于洋地黄中毒的急救有;1.临床中毒病人立即停药,同时停用排钾性利尿剂,重者内服不久时立即用温水、浓茶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用硫酸镁导泻。   2.内服通用解毒剂或鞣酸蛋白3~5g。   3.发生少量过早搏动或短阵二联律时可口服10%氯化钾液10~20ml,每日3~4次,片剂有发生小肠炎、出血或肠梗阻的可能,故不宜用。如中毒较重,出现频发的异位搏动,伴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时,可静脉滴注氯化钾,成人用1g氯化钾加于5%葡萄糖250ml中,在1~2小时内由静脉滴入,切禁静脉推注。静滴中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并作心电图记录,防止高血钾及其他心律失常发生。肾功能衰竭及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且不伴有低钾者禁用钾盐。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等也属禁用。   4.如有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室率缓慢的心房颤动及交界性逸搏心律等,根据病情轻重酌情采用硫酸阿托品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静脉滴注可取2~5mg,加于5%葡萄糖溶液250ml中进行,每日1次。皮下注射可取0.5~1mg,每3~4小时1次。静脉注射需稀释,必要时重复应用。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心率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阿托品治疗无效时,可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但中毒带来的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升高的心律失常不适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5.当出现洋地黄引起的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如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过早搏动等病人,苯妥英钠可称为安全有效的良好药物,可用250mg稀释于20ml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中(因为强碱性,不宜用葡萄糖液稀释),于5~15分钟内注射完,待转为窦性心律后,用口服法维持,每次0.1g,每日3~4次。   6.出现急性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频繁室性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及颤动等,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溶于10%葡萄糖溶液20ml,在5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入,若无效可取低限剂量重复数次,间隔20分钟,总量不超过300mg,心律失常控制后,继以每分钟1~3mg静滴维持。   7.当钾盐、苯妥英钠及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禁忌时,可考虑用普鲁卡因酰胺,但其毒性较大,尤其是静脉给药,必须同时有心电图监护及定时测定血压。单纯性房室传导阻滞而不带有房性心动过速、严重心力衰竭禁用。使用方法:①静脉滴注:0.5~1g加于100ml 5%葡萄糖中于1小时内滴完,无效时,1个小时后再给1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2g。②静脉注射:1g溶于5%葡萄糖液20ml中,每隔2分钟推入2ml,与此同时,有专人密切观察血压和心电图,如见QRS波开始增宽即应停止用药。此法适用于顽固性的室性心动过速,为冲击法。此外也可采用肌肉注射法,每次0.5~1g,2小时后未见效时可重复应用。口服初次1g,后3~6小时1次,每次0.5g。24小时总量不得超过6g,以后维持量0.25~0.5g,每日3次。   8.洋地黄中毒后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过早搏动呈二联律或多源性室性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颤动等也可用溴苄胺,紧急情况下可静脉给药,每次3~5mg/kg,加入5%葡萄糖液50ml中缓慢推注10分钟,必要时4~6小时后重复应用,见效后可 改肌肉注射维持,每次5mg/kg,每6~8小时1次,若病情不甚危急,开始即可肌肉注射,视病情好转,逐渐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注意副作用。   9.对上述各种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可用慢心律,该药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各类室性心律失常有显著疗效,优点是口服吸收良好、半衰期长、副作用小等。但窦房结病变及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禁用。一般先以50mg加于10%葡萄糖溶液20ml内,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0~15分钟后再重复1次,然后以500mg加于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以每分钟0.75~1.0mg速度静脉滴注,以总量1500~2000mg,维持24~48小时。口服每日600~1000mg,分3次给药,首次加倍,即可维持血浆有效浓度。   10.异搏停可用于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较好,而对房性过早搏动或交界性过早搏动的效果则较差,对房室传导阻滞及心源性休克的病人禁用。一般每次40~80mg,每日3次,静脉注射每次5~10mg,每日2~3次。   11.除上述方法外,电起搏对洋地黄中毒诱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引起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且伴有阿一斯综合症者是有效的适宜的方法。前者利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发出的电脉冲频率,超过或接近心脏的异位频率,通过超速抑制而控制异位心律;后者是采用按需型人工心脏起搏器进行暂时性右室起搏。为避免起搏电极刺激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应同时合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   12.其他对症治疗。   13.甘草60g,绿豆120g,水煎,分2次服,每3小时服1次。   14.苦参120g,水煎服。   15.近年来应用洋地黄抗体及消胆胺(降脂树脂Ⅰ),解除或对抗强心甙的中毒。消胆胺能在肠道多价络合强心甙使之随粪便排出,从而降低强心甙的血浓度,减轻毒性。   

2014-08-23 15: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